跳至正文

【世界读书日】非如:我的阅读季节

作者:非如

阅读的价值为何?世界读书日即将到来,我们再次思考这个问题。作者在本文中回顾自己如何开始阅读,一步步爱上阅读,并在阅读中收获了人生的重大改变。

学习阅读就像点燃一把火,每一个拼出的音节都是一团火花。——维克多·雨果

书香淡薄冬漫漫

我还读小学时,祖国遭遇了一次史无前例的社会风暴。动乱过后,我很幸运地赶上了恢复高考及改革开放的头班车,继而来到太平洋西岸留学、立业、成家。

那时夫君在外地工作,我既要照管两个孩童,又得全职上班。在公司除了研发新产品,还参与申请专利、撰写学术论文等额外项目。周末忙于家事、孩子和教会活动,整天像只陀螺团团旋转。

一个秋日的早晨,我将两个儿子分别送到托儿所和小学,然后心急火燎地赶去公司上班。从后视镜里忽见警灯闪亮,我快速扫视左右,没见别的车辆,便立马在路旁泊车。这是我生平头一次被警察叫停,顿时心如落网惊鸟,在胸腔里乱撞狂跳。

一位50来岁的大块头男警走到驾驶室旁,满脸威严:

“女士,这儿的速限是35英里,你知道自己开多快吗?”

“先生,对不起!我因为上班就要迟到了,还真没注意车速。”

“你开到了51英里,居然还超过了我的车!”

我自知理亏,便乖乖认错。或许由于我毫无前科,也幸亏他心地宽容,只给了我警告而未开罚单,最后还友好地道了别:“祝你一天愉快!(Have a nice day!)”

这次被逮反映出我的窘态:急昏头,懵懂胆肥超警车;忙打拼,何来空暇读闲书?人到中年,作为信徒,我没有持之以恒的灵修操练,故未曾体验如何通过圣书与祈祷汲取属天雨露的滋润;那时我虽已取得理科博士学位,在文史哲艺等各方面则缺乏基本素养,又几乎不碰专业以外的书籍。人生进取的田园仿佛定格于漫长的冬季:花草凋零,枝叶枯干。

霹雳醒梦惊起步

我怀上老大后就意识到:孩子在美国生长,如果缺乏华夏语言文化的浇灌,将来十有八九会成为黄肤白心的“香蕉人”。因此我和夫君从两个儿子幼年起,就尽可能为他们营造双重语境:牙牙学语时英汉双管齐下,儿时夏季安排回国过暑假,再大些便送去社区的周末中文学校。为了让中文学校对孩子们更有吸引力,我也曾去当过志愿老师。

长子撒母耳上初中后,因中文班同龄人先后离去,也提出要退学,可我坚持不允。2007年初春的一天,母子之间为此爆发了一场空前激烈的争论,其间撒母耳投来锋利的匕首直戳我的隐痛,顿时令我哑口无言:“你自己没学好英语,为啥要求我的汉语水平大大超过别的第二代华裔?”

这恰如其分的诘问犹如春雷,惊得我如梦初醒。在圣灵的光照下,我看清了自己浑浑噩噩的生命状态,决意悔改;并计划从阅读开始,在我学习的园圃里重新开荒撒种,迎接春天的来临。

另一方面,我也认识到自己在教养孩子方面的欠缺。了解到撒母耳在那所社区中文学校已无甚实际效益,便让他退了学,亲自因材施教。我从国内采购了一批少儿读物,陪着他一本一本慢慢读,并结合写作训练。如此循序渐进,撒母耳学习中文的兴趣大大提高,也初见成果。

乍暖又遇倒春寒

初上读书之路,我很快发现自己的阅读速度太慢,以致事倍功半。我决定先学基本功,于是买来速读技巧书及光盘教程,练习了一段时间后有所进步。但我在忙碌生活中能挤出来的时间实在有限,需要有更有效的阅读方法。

一天我带小儿子去社区图书馆。在他专心挑书的当儿,我也随意浏览书架,突然瞥见卡带书籍(Books on Cassettes)的标签牌。当即找到两本书的卡带借出,这个发现在我的阅读旅程中堪比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此后我又在图书馆找到了光盘藏书,从此与有声读物结下了不解之缘。

以耳代目的阅读方式如一根魔杖,瞬间将我一大半的日常劳作变成读书良机。于是我在准备饭食、清扫房间,甚至割草和收拾庭院的同时,借着有声书穿越时空,领受先贤的智慧训导,聆听引人入胜的故事,给我忙碌的生活平添乐趣。约莫一年后,我给自己定下了“每月至少听读10本书”的阅读目标。

正当我陶醉于畅游书海的良好感觉中时,小家庭平静的生活常规突然中断。由于夫君被派往北京任职,我和孩子们也跟着回到国内,在那儿度过了2009—2010整个学年。到了北京,我便四下跑书店,却到处找不到有声书。之后回南方故乡,又去当地各个书店及图书馆寻觅,也同样无果。

我知道失去有声书这根拐杖,我在阅读旅途上的进程必定大大减速,因而十分焦急。难道我学苑中那些刚出土不久的绿芽都将被这一场倒春寒扼杀?

青枝绿叶花初开

那次我回国得到的是非工作签证,那是我成年后第一次无需在外打拼的时间。当时我赴美逾22年,信主也十多年了。灵光照耀之下,我看到自己灵命的软弱,便将读经放上了议事日程。我启用一本双语圣经,同时学习中文和英语版本,也每天默想祷告,操练与主建立个人关系,从那时开始养成了灵修习惯。从多重角度而言,在北京度过的2009—2010年是我人生的关键转折期。

回到了汉语环境,更令我意识到自己的母语多么贫瘠,于是买来一堆中文书阅读,以此作为重打中文基础的新开端。事有凑巧,家乡杭州有个出版社正打算出版一本附有拼音和插图的少儿圣经故事,经一位曾任编辑的姐妹推荐,我负责编写了10个旧约故事。此书最后由于通不过政审未得出版,于是我出资买下版权,印刷成册后免费赠送给地方教会及慕道友。这是我首度参与福音文字事工,付出了代价,也得到了不同寻常的收获。

在北京的一天,我随意浏览美国社区图书馆的网站,突然发现那儿刚推出下载有声书的服务,真是喜出望外。不过当时互联网速极慢,信号又不稳定。记得有次我下载一部长篇小说,断断续续前后共花了11个钟头。尽管如此,我还是为又可以继续听书而惊喜。

美国散文家和评论家E.P.惠普尔(E.P. Whipple)曾称书籍为矗立在时间大海上的灯塔。海量悦读一点一点开拓我的视野,我的人生走向也因此改变。

金秋果香夕辉暖

结束北京之行回美后不久的2010年秋季,一天我在接送小儿子参加校外活动时认识了一位家长。她性格开朗又和善可亲,因她的邀请和介绍,我加入了社区的文学女士读书会(literary Ladies Book Club)。

这是一个由热爱阅读的邻里妇女组成的自发组织,会员职业背景包括全职妈妈、老师、护士、医生、科技人员和法官等,血统族裔也不尽相同,我是其中唯一的中国人。我们实行会员轮值制度。轮到的主持人负责选书、召集讨论及主办聚会时丰盛的晚餐(参加者也会各带食物分享)。大家往往在讨论完所读之书后畅聊各种话题,倾心吐意。15年来,会员们渐渐成了亲密的阅读伙伴和好朋友。

前人通过书籍告诉我,人类发明语言之主要目的是为了进行日常交流。因此若仅仅停留于默读是无法学好任何语言的。这个认识促使我于2011年加入了国际演讲会(Toastmasters International)的本地分会。在那儿我从头开始学习给讲英语的听众说故事、论时事、谈观点。就这样,我在大约6年时间里,共作50多次演讲并完成其它要求,终于越过终点线,摘取了杰出演讲者(Distinguished Toastmaster)的桂冠。

广泛的阅读和由此带来的实践也扩展了我为神国服事的疆界。我曾在英语教堂的讲台上分享灵修心得。过去6年来,我在新成立的华语教堂参与的服事包括,用双语同声传译牧师证道、带领姐妹查经、在崇拜团司琴等等。

2020年底,我有幸邂逅创世纪文字培训书苑,从此迈入文字事工,开始更为艰难的跋涉。

而今回眸感恩多

除了卡带和光盘以外,我还曾用过MP3、iPod等多种装置聆听有声书籍。现今操作智能手机更是快捷,只需按几个键,就能从书库选项借阅或播放,到了期限便自动归还;也可以方便地购买并储存电子书,在手机上建立个人图书馆。近几年来,我多次在游览异国时闻悉好书,立即进入图书馆网站找到并借来,在旅行路途上就听完,感觉很爽。

作者早年用过的有声书播放装置

回望18年前那场母子冲突,令我想到美国诗人弗罗斯特所描写林中三条小道交汇的岔路口。若非当初踏入自己的红海和约旦河,我可能仍在旷野流浪。翻看读书记录,至今听读书目总数已超过2100本次,按我先前的速度,这可是要花多年时间才能完成的阅读量啊。如今我的生活已无法离开阅读,每月平均听读12本(特别说明:托尔斯泰的长篇如《战争与和平》算一本,仅有16分钟长度的有声版《巴拉克·奥巴马:为你歌唱——致女儿们的一封信》也算一本,我大都泛读,且篇幅较短的居多)。

当年“逼”我走上这段人生旅程的撒母耳,现在已是我在主内的小兄弟和亲密契友。他学中文的经历可谓峰回路转、恩典满满,所取得的成就让老妈望尘莫及。然而,母子俩的历程都印证了一个真谛:“人心筹算自己的道路,惟耶和华指引他的脚步。”

Site Logo

莫非可以如此爱

非如

多年前从烟雨江南迁至太平洋西岸的理工女,却在人生之秋听到从上而来的呼召,故立志打磨手中拙笔,为要记录祂的奇妙作为、奇异恩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