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创世纪圣经故事奖优胜奖】小沙 | 所望

蒲草篮子里的小婴儿,埃及王子,带领以色列人出旷野……摩西的故事我们都知道,但从摩西母亲的角度侧写摩西故事,又会有怎样的精彩呢?一起来看。

独处,是一种能力。放下世界纷扰,聆听大牧人声音。欢迎查看文末海报,了解HWC010《浇灌的园子》(线上静修课)。

“哇,好多好多星星啊!”

“听说它们是灵魂通向来世的地图呢!”

夏夜,白日空气中弥漫的尘土不知不觉间都飘落地面,她的心却一如既往地悬着。

牵着两个叽叽喳喳无忧无虑的孙儿,有一搭没一搭地和他们说话:“又是从伊西斯家听说的吧,那可不是真的。不过关于星星,倒有一件千真万确的事……”

她仰头望向星空。眼神不似年轻时锐利了,恍惚间满天的晶亮在旋转和靠近,像是微笑着要将她包裹起来。

鼻子一酸,她攥紧了两只稚嫩的小手:“回家吧!”

那年,肚子里仿佛有只调皮的小鱼摆了摆尾巴,转瞬又没了踪迹,她心里一惊。渐渐,小鱼的动静越来越大,她皱着眉推推丈夫黝黑的肩:“这可怎么办?”

他咧开嘴笑,年轻的脸上没有皱纹,却有几道尚未结痂的伤痕:“有孩子是好事,别担心!”

“别担心?”她气呼呼拉开门,指着远处一片房屋,压低了嗓门说,“我见过那家,还有那一家,都把小箱子抱了进去,听说就埋在地底下!”

哽咽起来,她用后背把门抵上,赌气般重重坐下,捂着脸哭:“为什么?为什么这个时候偏又怀孕?多辛苦都没关系,可是为什么,我们的孩子连活下来的机会都没有?”

丈夫俯下身半跪着,直等到她放下手,哭声也转为轻微的呜咽,才笨拙地用手指擦去她满脸的涕泪。她忍不住笑道:“哎呀,你的手指快赶上火石刀了,好疼啊!”

他也笑了:“能让你笑起来,手指就算变成火石刀也值了!来——”

扶起妻子,他回头望了望正酣睡的一双儿女,吱呀呀打开房门又掩上,和她并排坐在门外的矮墙下。

“数数看,有多少颗星星?”

“没心情。我心里只有担心。”

“还记得吗,我们祖先亚伯拉罕的神曾应许他,他的子孙会像天上的星、海边的沙一样多?那个时候,他还没有孩子呢。可现在,你看看有多少希伯来人?”

“多有什么用,都是奴隶!而且现在,生下来的如果是男孩,就会被埃及人扔进河里!我真希望,肚子里是个女孩……”

“亚伯拉罕的神还应许他,万国都会因他得福呢!我们不会一直当奴隶的。约瑟是亚伯拉罕的曾孙,他也当过奴隶,可后来却成为埃及宰相,在饥荒中救活了许多人。看,神总有美意!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都是神赏赐给我们的宝贝,不要怕。”

“我可不稀罕孩子当什么埃及宰相,我只想要他平平安安……”

她把系在长袍上的腰带放松了些,又用一双巧手把两条头巾缝成一条,让它长长地垂下来,遮住日渐隆起的肚子。

住在界石另一边的伊西斯来请教如何编织蒲草篮子,歪头盯着她的肚子看了好一会儿,竟然将手伸了过来。

下意识扭过身子,她屏住呼吸,默默向祖宗的神祈祷:“千万不要被发现!”

幸而,伊西斯只是摸了摸头巾的下摆:“这样的褶皱我从来没见过,是你新发明的缝法吗?一并教教我吧。不过,约基别啊,最近你好像胖了些。”

再接下去,她照常做一切事,时不时感觉肚皮被小家伙撑起一个鼓包。扬起嘴角敲敲鼓包,她把长袍的布料往前再拉松些——肚子大得并不出众:“这样贴心,应该是个女儿!”

阵痛变得频繁时,暮色正浓。丈夫匆匆把相熟的接生婆请来。她咬着嘴唇感激地看了一眼来人,颤抖着一声不吭。

疼痛像尼罗河泛滥,那条淹没许多希伯来男婴的河,仿佛狂笑着伸出无数狰狞可憎的爪子伸向她。“给我一个女儿吧!”她闭上眼,在心里嘶喊。

“好,现在可以使劲了!一、二……哦慢点慢点,这么快就出来了?”

听着婴儿细细的哭声,丈夫在外面和女儿敲起手鼓。

“是女孩吗?”她抬起满是汗水的头问道。

接生婆没有回答,默默把婴儿擦干净,放在她湿漉漉的胸前就走开了。

她垂下眼张望。婴儿那么小,红通通的,缓缓地挪着蹭着,居然找到合适的位置开始吮吸乳汁了。

轻笑一声,她伸出手抚摸那光滑柔软的皮肤,拉过家中最好的一块亚麻布遮上,泪珠滚落耳边。

丈夫带着女儿和儿子来到她跟前。这次,他没有用手,而是用那块亚麻布帮她擦去早已混在一起的泪水和汗水。

“妈妈,小弟弟好漂亮!”

“米利暗、亚伦,你们知道的,法老要杀死所有希伯来人的男婴,我们不能让别人知道家里有个小弟弟。”包裹好小婴儿,她瞪大眼睛看着孩子们的眼睛,又叹了口气,抚了抚他们的头发。

“好的,每次小弟弟哭的时候,我就敲手鼓,这样就没人知道我们家有小婴儿了。看上去小弟弟很喜欢听我敲手鼓哦,我一敲,他就不哭了。”米利暗一边敲手鼓一边转了个圈。

“我可以做什么呢?”三岁的亚伦转了转眼珠,“要不,小弟弟哭的时候,我就哭得更大声吧,这样别人就不知道是他在哭了!”大家都被逗笑了。

伊西斯仍隔三差五来讨教。顶着大太阳,她把蒲草堆在门外,和伊西斯一起编篮子。

“晒干些,再抹上沥青和柏油,就是泡了水也能用很长时间。我们的祖先诺亚,就在船身上抹了柏油,那船在大洪水中漂浮了一百五十天呢。”

The Basket Maker,Louis Lang

“大洪水?后来怎么样了?”

“后来洪水退去了,诺亚和他的妻子、三个儿子和儿媳妇,还有一对一对的动物,都从船里出来,天地间又生出许许多多的人:希伯来人、以实玛利人、埃及人……”

“照你这么说,我们都有同一个祖先?就是这个……诺亚?”

“是啊!”她弯着笑眼看向这个勤快又友善的埃及女人,“不过,诺亚还不是第一个人呢。我们祖宗的神创造的第一个人叫亚当,是用尘土做的。”

“神嘛……你们有,我们也有,嗯,还有很多……”伊西斯打量了一下她,低下头编篮子,不再追问。

咚咚咚,门内手鼓声响起。

伊西斯抬起头:“米利暗的手鼓打得越来越好了!对了,下次我把霍里和倍克带来。他们说,想和亚伦一起去河里捉小鱼玩呢。”

“好……”想起伊西斯刚才的眼神,还有那两个活蹦乱跳的埃及男孩,她的脸涨红了,心里泛起羡慕和苦涩交织的涟漪。一瞬间好像自己里面有什么东西晃了晃——我们的神,难道不如她们的神们?不然,怎么会容许这些事发生?

“妈妈,小弟弟的哭声越来越响,手鼓声快遮不住啦!”

她看着力气和动静越来越大的俊俏娃娃,每日提心吊胆,唯恐被巡逻的埃及士兵发现。

丈夫见她被煎熬得失去血色,越来越像一只惊弓之鸟,拉她一起跪下祈祷:“我们祖宗亚伯拉罕的神,孩子三个月大了,声音越来越响亮,藏不下去了。我们同胞中多有藏着男孩的,可都藏不过三个月……祢说过,亚伯拉罕的子孙会像天上的星、海边的沙那样多。祢也说过,万国都要因他得福。我不知道祢要如何成就……但祢说过的,就一定会成就……我们将孩子的生命交给祢,求祢亲自带领他,愿祢的旨意成就!”

“交给神?怎样交给神?”她转过脸,泪眼婆娑。

“你编的蒲草篮子远近闻名,给孩子做个结实的‘方舟’吧!他一定不会被装在那些埋在地底下的小箱子里,而是会安歇在神拯救的‘方舟’里!”

于是她选了最结实的蒲草,把忧愁、祈祷和祝福都细细密密地编了进去,又刷上一层层沥青和柏油,恨不得让一生的母爱渗进每一条缝隙。

然后,她用那块亚麻布做了条精致的小毯子。

和丈夫约好的时间到了,喝得饱饱的小儿子,躺在里面手舞足蹈,对着她呵呵笑。

扶着篮子看了好一会儿,孩子把大拇指伸进嘴里吧哒吧哒地吮着,眼睛渐渐眯缝起来。盖好盖子,她上下左右检查了好几遍,回头对女儿说:“米利暗,和我一起去送送小弟弟。”

被早早叫起床的女儿睡眼惺忪,毫不犹豫地点点头。

晨曦中,河面笼罩着一层氤氲雾气,蒲草蓬松茂盛,对岸的情形看不分明。

孩子很安静,应该是睡了。她踏入清凉的河水,把篮子放在蒲草丛中向前一推:“交给祢了!”泪水止也止不住。

女儿诧异地问:“妈妈,交给我吗?”

她直直地盯着篮子:“不,交给神。”继而想到了什么,握住女儿的双肩:“米利暗,你可以在附近看着小弟弟,看看……他会怎样。”

她和面做饼。一会儿水加多了,再添些粗麦粉,可粗麦粉又加多了,来来回回,一向能干的她把饼做得七零八落,狼狈不堪。

丈夫走过来,帮她掸掸头发上的麦粉,握住她颤抖的双手,喃喃地祈祷,为孩子,也为她。她闭上眼睛。

再睁开时,一束阳光正好穿过小小的土窗照在她冰冷的脸颊上。

“妈妈!妈妈!快——”女儿的声音从远处传来。

她冲了出去。

“妈妈,”女儿跑得上气不接下气,“小……小弟弟被埃及公主的使女捡了去……”

“埃及公主?”她疑惑着女儿的眉飞色舞。

“对,埃及公主刚打开篮子,小弟弟就哭了。公主给他找了好几个埃及奶妈来,小弟弟都不肯喝奶。我鼓起勇气上前告诉她,得有个希伯来奶妈才行,”女儿的神情有些得意,“公主让我帮她找一个,我就来找你啦!”

“真的?”她激动得热泪盈眶,转头对丈夫说,“神果然听了你的祈祷!”

丈夫在愈发明亮的阳光下举头张开双臂。

c56380bd5f26482b88e951a20fd53160
The Finding of Moses,Lawrence Alma-Tadema

河边,公主抱着小毯子里哇哇大哭的孩子,硬着臂弯走来走去,一脸怜爱又不知所措。看见米利暗和她走来,喜出望外:“快!你来试试给孩子喂奶!”

“是,公主殿下!”她低着头,刚一接过孩子,哭声便止住了。一时间,只有河风吹拂女人们衣裙的刷刷声和孩子急不可耐的吞咽声。

嘴角带着溢出的乳汁,孩子朝她笑起来,心满意足。不过一个早晨,他不知道对她来说,已经翻越一座看似无法逾越的高山了。

“昨夜,生育之神赫凯特在我的梦中出现在尼罗河上,今天就在水中找到这个男孩。显然,他就是赫凯特赐给我的儿子,”公主接过孩子,洗去浓重眼线的眼角显出因喜笑而产生的皱纹,“我给他取名叫——摩西!你帮我乳养他,我会付你工钱。”

“霍里、倍克,还有亚伦去河里捉小鱼,我也要一起去!”摩西拉着她的长袍哀求道。

她蹲下去,看他睫毛扑扇扑扇,犹豫了一下,终于对他眨眨眼点点头,站起身对长高了一截的女儿说:“米利暗,你和他们一起去,要小心,只能待在水浅的地方。”

目送孩子们蹦蹦跳跳着远去,伊西斯继续和她一起编篮子:“约基别,你可真走运,给瑟慕提斯公主的儿子当奶妈。公主只有摩西这一个儿子,说不定啊……他将来可以成为法老!有了这层关系,你们家真是光耀门楣了。将来一定可以给米利暗找个好人家,也能给亚伦找个好差事,不用像暗兰这样,哎,一辈子做苦工!”

“是吗?”手指突然被蒲草中夹带的荆棘刺了一下,她停下来,想起丈夫从未向她抱怨,只带着满身鞭痕日日在祖宗的神面前祈求。鞭打,比这荆棘刺一下疼痛多少倍呢?而且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她忍心让亚伦也过这样的一生吗?

“是啊!你们家可是有指望了!”伊西斯言之凿凿。

夜已深,她独自在灯下缝补丈夫唯一的长袍。不知什么时候,摩西也来到灯下,套着亚伦的袍子。袍子对他来说太大,一直垂到脚上。她笑着轻声说:“怎么还不睡?”

他没有回答,趴在一旁静静看她干活。

“妈妈!”突然,他抱住她的脖子。

“是奶妈。”她随口纠正道。

“妈妈!像米利暗和亚伦一样,你是我的妈妈,不是奶妈。”

“别胡说,你瞧你和亚伦长得一点也不像……瑟慕提斯公主才是你的妈妈,我只是给你喂奶,抚养你。”

“不对,今天在河里,我们四个一起洗澡。霍里和倍克说我和亚伦一样,都行过割礼,是希伯来人。还有,那条小毯子,米利暗说是和我一起送来的,我仔细看过了,上面的结和你打的一模一样!”摩西抖抖身上的袍子,又指着她手中刚打好的一个结。

放下手中的长袍,她沉默了。想起当年公主在尼罗河边心得所愿的兴奋和满足,以及对她的信任与托付。

她以公主为救命恩人,心底里是惺惺相惜的。

“妈妈,你给米利暗和亚伦讲的故事,我都听了,伊甸园、诺亚、亚伯拉罕,还有约瑟……你能告诉我,为什么我是希伯来人,却又是埃及公主的儿子吗?”油灯的火光映在他的眼眸里,闪闪烁烁。

她张开嘴刚要拒绝,心里却莫名有一句无比平静又无比威严的话:“到底,是公主的手,还是神的手,把他从水里拉了出来?”

怔了怔,她吹灭油灯:“走,我们到外面去,看星星!”

他的眼里映入满天璀璨的星辰。

“听说摩西出事了?”伊西斯钻进泥砖房,追踪她的眼神。

她不紧不慢地和面。

“大家都在议论,法老有意让摩西继位,可他非说自己是希伯来人,一口拒绝,还杀了一个埃及人,现在不知道逃到哪里去了……他是希伯来人,我也是知道的……可他为什么这么傻,放着法老不当,要当奴隶……”意识到自己话说得难听,伊西斯抿住了嘴。

面团在她手中逐渐变得光滑。

“你们家好不容易有这么大的指望,可惜现在都泡汤了。”伊西斯绕着她,忍不住又絮叨起来。

“摩西知道他在做什么。只要天上还有星星,我们就有指望。伊西斯,你要不要带几个饼回去?”

上次见面,是摩西来取央她做的长袍。摩挲着粗糙暗沉的布料,她有些心疼,却也欣喜。

只是,面前这个四十岁的男人,作为埃及王子,却越来越厌恶埃及王室的装束,全然不顾风言风语。她难免忧心他的安危。

The Life of Moses 03 - Moses Buries the Body of the Dead Egyptian,Henri Mauperché

“妈妈,神当年把我从‘方舟’里救出来,一定对我有特别的计划,所以我学了埃及一切的学问,等着他告诉我,什么时候去拯救他的百姓!”

不曾想,摩西这一走,几十年杳无音信。丈夫和亚伦仍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做苦工。有时她也黯然——我编的篮子怎么能和诺亚的方舟相比?

丈夫去世前,知道她的惦念:“还记得我们当年把摩西放进‘方舟’里吗?我们不知道他会漂到哪里,但神拯救了他……如今也是一样,我们不知道他在哪里,神却与他同在……就像我没办法再陪你去矮墙边看星星,但我知道,星星一直都在……你放心,我们总会再见到摩西……”

她握着他的手点头时,也不曾想竟能见到八十岁的摩西。

“妈妈,你看谁回来了?”那天亚伦走得太快,白发和胡须都在风中乱飘,平日的威仪全无。

“慢点走,你也不年轻啦……还能有谁回来了?拿达?还是亚比户?他们去做砖,好几天没回来了……”她在矮墙下晒太阳,一根一根整理蒲草。

抬头间,阳光耀眼,只看见一个高大的轮廓,不过,这件长袍——

“我太老了,眼神不好……”她低头揉了揉眼睛,却把干瘦的手指揉得湿润。

那人走到身边,抱住她的脖子:“妈妈,我回来了,是摩西!”

摩西用一把牛膝草蘸上羊羔血抹在门框和门楣上。

她扶着门框稀奇道:“我想起来伊西斯说过,你要让我们家光耀门楣,原来是这么个光耀法啊。摩西,你还记得伊西斯吗?她走不动,好些年没来了……”

半夜,埃及一片哀哭声。她没睡,早早给长袍系好了腰带。

伊西斯的次子倍克带着家人赶来:“摩西、亚伦,你们带我们一起走吧!霍里过世了……经过这十灾,妈妈说,你们的神才是真神,催我带家人和你们一起离开埃及。还让我把家里积攒的金银交给你们,你们在埃及做了这么多年苦工,这原本就是你们应得的。”

“你们都走,伊西斯怎么办?”她担心多年的老友。

“妈妈已经病了多年,今晚也随霍里去了……不过,她说最后总算认识了真神。我答应她,带着家里余下的人和你们一起走,她离开得很安详。”

夜色中,米利暗扶她坐在驴上,前面就是疏割了。

她转身,依稀是看不到尽头的男人、女人、孩子和牲畜,浩浩荡荡绵延不绝。

“天上的星,海边的沙,真是这样……”

她又看看前方摩西那根长长的杖:“暗兰说的没错,我再见到了摩西,将来他也会再见到的……唉,神啊,我算什么,祢竟然真把我的篮子,变成了‘方舟’!”

仰头望向天空,她眼中的星光更加朦胧了。

但,承诺永恒。

(为保留参赛作品的原本风貌,编辑时仅对文中错别字进行了修改。)

小沙

个人简介:

家庭主妇,生于江西,旅居欧洲,育有三个男孩。40岁开始重新学习阅读和写作,遇见良师益友,被引导,被温暖,被点亮。

获奖感言:

几年前,我读到第一届创世纪文学奖的圣经故事获奖作品。还记得一篇接生婆的故事和一篇以西结的故事,觉得特别精彩,原来圣经故事可以这样写!

特别感恩,这几年我终于被文学启蒙,也有机会更了解圣经,于是有了一点点“自己也写一篇”的念头。从有意愿到敲下第一个字,起到催化作用的是老师们的鼓励、爱和无私分享,以及家人的支持。在整个过程中,我为神在我生命中点点滴滴的预备感恩不已。

作品还有很多不足,我也只是一个瓦器,一切荣耀归给神!

《所望》推荐评语

——罗菁

感谢主,我有这个机会,跟大家一起来了解我的评审标准,也让大家分享欢喜收割的喜悦!

我的标准是按照创文列出的评分比例,那就是:

  1. 40%  讲圣经
  2. 60%  讲故事

 

我认为《所望》这一篇故事,长得有冠军相,因为各方面都有水平。以下就六大方面来分析一下,那就是:解经与背景资料、主题与结构、叙事与视点、人物与对白、场面与节奏、比喻与象征。除此以外,当然也少不了点出其中的瑕疵,希望给作者改善的建议。

先讲基本步:作者不单解经准确,加进的背景也有根据,例如赫凯特是古埃及的生育与助产女神,是对的。而这位埃及公主是不是瑟慕提斯,史家可能仍然有争议,但有犹太历史学家约瑟夫斯(Josephus)来佐证,作者也是做过资料搜集的。

二、结构方面:摩西的故事,时间跨度大,本篇主要截取他的出身、成长以至成熟的阶段,采取了前繁后简的手法。虽然后面有点给人草草收场的感觉,但正因为作者想讲的是摩西的故事起点,不是他做民族领袖的故事,所以前面的场面弄得具体一点,让人感受当时一片暗黑,从而可见耶和华永不落空的应许。这个题目《所望》,更是点染了这个主题,就是后面简单了点,我认为是险中求胜了。

不过,结局还是有亮点的。那是讲外邦人也来投靠出埃及的队伍,热闹,大团圆,最重要的是把给外邦人传福音,这个新约的讯息,也写了进去,真是让作者把什么都说圆了。这一点创意,我是欣赏的。以上是主题与结构方面。

三、叙事与视点:本篇不依圣经以摩西为主角的视点,以母亲的角度侧写叙事,当然是为了上面所说的,在黑暗中成长的主题。好处当然是发挥创意,更为了压缩篇幅。如果以摩西的第一人称叙事,交代时间、空间,还得兼顾空间的跨度,便很难符合征文比赛的要求,是为聪明的手法。

四、人物方面:本篇人物个个性格都栩栩如生。这位平凡的母亲不像少女玛利亚单纯、虔诚,她会因为丈夫的鞭伤而疑惧,这合乎人性,反而可亲可近;而且她也由疑惧变得勇敢、沉着,越来越具备属灵的洞察力与信心。这个人物是有趣的,有张力的。小米利暗摇手鼓保护弟弟,形象可爱。这也呼应着圣经记载,她长大后善于唱歌的形象,甚至为她后来制金牛犊的恶行漂白呢。

还有,埃及邻妇这个配角,她羡慕摩西,这就折射出两族,以及阶级的张力。一个配角,就点出民族共融的新约主题,作者没有一点耗材啊。另一位大配角摩西,由身份的混乱,到回乡领导,转折交代,不够清楚,是一遗憾。他出场不多,他的杀人事件,展现了他这份混乱,解释得还算合乎本文的人设。

另外一位配角,摩西父亲的人设比较平面。一般配角都可以平面一点,但他多次出场,分量也不轻。他这么虔诚,如果交代他是利未人的背景,可能会更有说服力,也可以顺便交代文中提及的割礼这个传统为何没有失去的因由之一,不是更顺理成章?

以上人物的对白,充满张力,增加了立体感,丰富了读者对圣经的想象,也加强了临场感。

五、场面是相当具体的。因为短而小,每一场,人物转换,张力转换,连带造就出全篇短而明快的节奏。赞!

六、比喻和象征:方舟这个救赎的比喻,贯穿全篇,与主题环环相扣,巩固了结构。运用得相当灵巧。

综合来讲:能兼顾以上各方面而不偏废,这就展现出作者驾驭圣经故事的能力,如果再加磨练,他日必有更高的成就。我非常期待。谢谢。

 

评审简介:

罗菁:香港岭南大学哲学博士, Dallas Theological Seminary圣经研究硕士,Brooklyn College (City University of New York)剧场历史与批评硕士,台湾国立师范大学国文系学士,长期任教香港浸会大学,教授剧场表演、剧本赏析与剧本创作,创意写作等课程。

文学奖详细记录请查看网站:

https://gwcontest.org/

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