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5日,创世纪文字培训书苑在香港举办了以“聆听世间叹息的声音”为主题的退修会,聚焦“怜悯”这一议题。让我们一起来看退修会专属报导。
新冠疫情以后,“孤独”成了一种流行病。每个人如何与自己、与别人、与世界重新连结?10月3-5日,创世纪文字培训书苑(以下简称“创文”)在香港举办了主题为“聆听世间叹息的声音”的退修会。
来自澳洲、亚洲(包括港台地区,以及内地广东、湖北、北京、天津等多个省市),约60名学员共聚一堂。这是继2019年之后,创文时隔6年再次在香港举行退修会,参加人员覆盖地区范围广,让香港台风前的炎热天气弥漫着热情与欢欣。
深度内省:生命深处学怜悯
“怜悯”,是本次退修会的关键词。创文主任莫非在退修会期间围绕五大主题进行分享——《怜悯,一种生活的方式》《如何爱护自己的羽毛》《如何涉入苦难的河水》《如何聆听万物的叹息》《如何在关系中开枝散叶》,并针对此系列主题进行内省书写,在每个主题的分享和内省书写之后都有小组交流环节。
五大主题渐次递进,从爱护自己,到关爱别人,再到怜恤世界。怜悯的对象不仅聚焦在人身上,还扩展到神创造的自然万物;关于尊重和向神所创造的万物学习,莫非老师还提出不少实用建议,包括推动“绿色消费的观念”,从个人层面践行环保,让学员们的视野和境界都得以扩张。
除了围绕主题的分享和内省书写,退修会期间还举行了一场精彩的“华山论道”。由7位来自内地和香港的主内机构代表及个人分享其事工异象和创作的心路历程。
来自香港的良牧圣经学院代表分享学院的课程,鼓励大家摆上时间装备自己;同样来自香港的《基督教周报》、文心团契代表先后分享了事工异象和服侍的心路历程;来自成都的义工分享了服侍视障儿童家庭的异象和经历,并介绍了现正筹划开展的、针对视障儿童母亲再就业技能培训的新事工;两位笔耕不辍的作者分享了他们的创作之路,包括对写作的思考和总结,鼓励大家下笔书写,以及向未得之地作福音预工写作的经历;最后,咖啡屋义工介绍了创文的网络社群,并重点介绍了咖啡屋各个工作坊,鼓励大家参与到社群的写作中。
心动时刻
1.点滴感言
本次退修会给大家留下了不少感动的时刻。退修会最后一天,大家在赞美诗中流泪相拥。也有不少肢体留下了他们的感言,以下是部分弟兄姊妹的感言摘选。
来自香港的朱丽玲姊妹已坚持写作20年,她分享道:“在将要出版小书的一年里,我感受到神要借着文字写作给我鼓励。所以当我看见创文退修会的邀请,就毅然参加,要来学习。这也是我第一次参加创文的活动。从前,我透过莫非老师所说的‘为神写作并非只靠才华,要因着事奉的缘故而不断操练,神就会赐下恩典’而鼓励弟兄姊妹一起执笔写作;今天,我亲自在营会中受教了。
“衷心感谢莫非老师优雅、优美的表达,充分展示文字、用语的美丽和效能。我也听见了!透过创文,大家都被鼓励,忠诚地以文字诠释信仰,借着写作亲近神,也彼此靠近,与他人连结。我会记住这丰富、宝贵的相聚之筵!我会记住这一切的鼓励,更多沉淀和静想……共勉延续写作,继续祝福他人。”
溪君弟兄自称是i人。在同工退修会的自我介绍环节,当所有人望向他时,他会一时语塞,说不出话来。但经历了几天退修会,最后一天他自信地站在众人面前分享,如同过红海一般得胜。他分享道:“这是我第一次来创文营会,以前都是线上参与,这是第一次位格性的相交。我印象最深最感动的是《如何爱护自己的羽毛》这部分。
“‘享受人生,放过自己,让自己舒服一点’这个主题,教会很少讲,较多说要受苦,要背十字架。但我有一次去北大校园,里面有好多自然山水。一刹那,我觉得圣灵在感动我,我突然想到,像鲁迅等文人,100年前的文化顶流,他们不是在书房苦兮兮地做学问,而是在像北大那么好的自然环境中做出厉害的学问,我就觉得跟莫非老师说的很一致。”
叹息,不是中老年人的专利。第一次参加创文活动、全场最年轻的李杳姊妹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她分享道:“在我这令人称羡的年华、饱满年轻的面孔背后,上帝悄悄给我塞了一份恰合时宜的礼物:suffering——磨难。17岁被诊断中度抑郁,20岁蒙召癫狂地爱上耶稣,22岁为着一个使命如飞蛾扑火般飞向禾场。而现在,24岁的我站在这里,兜里装着一堆沉甸甸的失败,依旧被诸多悬而未决困扰着,依旧为宏大而浪漫的叙事着迷并痛苦,依旧不肯甘心俯伏做小事,依旧在五个或更多名字之间寻找真正属于我的那一个。
“这几天,我被大家接纳和爱护,昨天一心姐为我祈祷的时候,我晓得真的有人知道年轻侍奉者的罪与痛。这条路在座的很多人都走过,而我,并不孤单。这几天的早晨,在望台上,和我的suffering坐在长凳上,听见圣灵用说不出的叹息为我祈祷。我祈求神,帮助我们以恒忍的心等候祂的应许临到,使我们这些经历患难的人被祂亲自安慰,以至我们能用神所赐的安慰去安慰那遭各样患难的人。”
而作为退修会筹委会委员之一的世华姊妹也在营会结束后用文字由衷分享道:“创文家人的重逢与相认,既有喜笑与欢呼的兴奋,也有辛酸被明白理解、伤口被裹缠的眼泪在我们中间。更重要的是,生命影响生命,神迹也不断发生,数之不尽:
“从营前有神学院免费借出附手写板的桌椅,到营会期间台风的方向转移、营友从四面八方平安抵步、两位老师在港期间的精神体力得蒙保守、各人互相帮助也彼此牧养……让我心激动、灵赞叹的是,神施恩的手扶持多位营友(包括我)下垂的手再次抬起,对呼召疑惑的再被坚立,喜乐油代替悲哀,赞美衣代替忧伤的灵。
“大家看我从早到晚服侍‘辛苦’,但我可以非常肯定地告诉创文家人,这是‘幸福’!因为我这个被工作、教会和家庭拉扯,甚至因情绪内耗而被掳的人,竟然在营会中得着久违的释放。真正经验在敬拜中服侍,在服侍中敬拜而生的‘安息’,因着神倾倒的春雨秋雨,我内在干涸心田的河水复流。
“愿每一位营友带着异象、装备与使命,回到生活不同处境中,靠主刚强得力,越显主荣!期待欢呼带着禾捆重逢的一天!”
2.时隔六年的重逢与相认
时隔六年再重逢,很多久未见面的“老朋友”都激动不已,跨越万水千山前来赴会。首日报到,大家推着行李箱鱼贯而入,还没来得及放置行李,就忍不住相拥问安。
很多弟兄姊妹线上沟通已久,感觉已是老熟人,但原来竟是“网友”首次见面。“啊,原来你就是XXX!”“终于见到你真人了!”等相认的声音不绝于耳。
成君、诗盈、菡伦几位出行相对受限的弟兄姊妹在家人、弟兄姊妹的帮助下顺利抵达退修会营地。他们面对苦难而坚心依靠神的美好见证早已在弟兄姊妹间广为流传,他们的出席就已经感动、鼓舞了在场的弟兄姊妹们。
3.爱在中秋
因退修会闭营日在中秋节前一天,因此筹委会鼓励学员们带各自家乡的特色小食,摆放在课室特意开辟的一处零食角,提前共度中秋佳节。大家纷纷奉献出行囊中的美食,如初期教会信徒般享受“凡物公用”。零食角很快就被塞满,“甚至无处可容”。有排队两小时才买到的广州老字号花生酥,有从杭州主内甜品店带来的米月饼,有从家乡带来的特别鲜甜的苹果、海棠果……大家不仅记住了各地美味,更记住了这份爱的厚重。
虽然要在中秋说“再见”,但这份浓情厚意让离别变得喜乐而温暖。
结语
周成君弟兄在赴退修会前分享过祷告时想到的一个画面:“一个个小光点,在两岸三地甚至海外不同的地方点亮,开始用或快或慢的速度,向同一个点汇聚,最终形成一个更大的光点!散开后各自带着更亮的光,回到各自原来的位置,但却驱走了更多的黑暗,点亮了更多的光点!这,不就是我们吗?”
而这,也正是创文异象和精神的写照。创文致力于传递文字事奉异象,装备牧养文字工人,创建文字社群。在时代里携手,于时间里传承,推动文字侍奉,创写新的世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