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天有多黑,星星还在夜里闪亮……”《眼光》的旋律响起,你也曾被它打动吗?本篇记述著名词作者叶薇心的服侍历程,相信同样会打动你。

“谁能跨过艰难,谁能飞越沮丧,谁能看见前面有梦可想。上帝的心看见希望,你的心里要有眼光。”
《眼光》对很多人来说可能都不陌生,这段歌词曾打动无数听众的心:在挫折与失望中,不要放弃,时常抬头看看星光,心中要有祂的眼光。
台湾作词家叶薇心,迄今创作三百多首诗歌,作品《野地的花》曾获最佳作词奖,当时同台领奖的还有李宗盛。她是天韵合唱团成员之一,服侍27年,最佳年华都在其间度过。
是什么把她推向诗坛,让她被吸引如此之久?

懵懂中的选择
叶薇心儿时和母亲一起去过聚会,也唱过一些赞美诗,可真正信主却缘自中学时与同学的一次冷战。
她和同学家住得很近,为方便去学校,她们共包一辆三轮车上下学。两人吵架后,上下学的时光,她们一起坐在三轮车上,却把脸别开,谁也不理谁。终于有一天,同学有点不好意思地问她,星期天有没有空。看到同学先求和,薇心受宠若惊,忙说有空。于是同学约她一起去教会。
薇心进入教会后,心灵深处升起一个渴望:希望自己里面的污点能够被耶稣洗净。就这样,上帝借一场冷战引领她来到祂面前。
初中时,叶薇心对待学习十分懵懂,在班里成绩并不优秀,理化尤其落后,有时正听着课就睡着了。当时她就像混沌未开的小顽童,并没有危机感。信主后,她和同学们常到一座正施工的空房子里,模拟团契聚会。他们带一个小小的荧光十字架,模拟全套聚会流程。可能正因为这份松弛,以及上帝对她特别的恩宠,之后她的成绩竟然慢慢赶上来。
进入高中后,叶薇心选择文科并非出自对文学的喜爱,而是因为渐渐听不懂数理化课程。采访中,她回忆起那段时间的选择,说:“很多人从小就有明确的梦想,或有特别想要做的事,或有杰出的表现。我完全没有。”

高三时的青年节是一个关键的转捩点。学校放假,她去参加教会举办的青年特会。牧师在台上呼召:“有没有人愿意把生命献给上帝,愿意就到前面来。”当时她心中有感动,就和同学一起到前面去,把自己献给上帝。
这是她人生中第二个重要决定。之后,她考进台大中文系,开始人生中另一段旅程。

“顺便”服侍神
进入大学,叶薇心依然延续年少时的懵懂,她很少为未来忧虑。毕业时,很多同学忙着考托福,准备出国留学,她却没有什么打算。可上帝很奇妙,总在不经意间引领这个小女生。
一位教会弟兄介绍她进入救世传播协会,做一名面向中国大陆的节目撰稿人。有了稳定的服侍,薇心却发现,自己里面产生一种奇怪的心理:明明四年前已经决志把生命献给上帝,可现在却莫名其妙地害怕自己会变成一个非常敬虔的基督徒。
这是一种奇怪的感受:一方面为神撰稿,一方面怕离祂太近。这种人性的幽微,让她开始有意识地观察自己与上帝的关系。好在救世传播协会的主要服侍领域是音乐与媒体,没有教会服侍那么直面受众,给她一些空间可以思考。当时她想:“我可以在这里,‘顺便’服侍神。”
神就像一位幽默的考官,祂当然知道孩子的小心思,祂自有办法引领这个“完全没有进入状况”(薇心自语)的女孩。
叶薇心毕业后,由业余撰稿人成为全职广播节目撰稿人。因为她曾经在教会诗班服侍,接受过一些乐理训练。彭蒙惠老师发现她这方面的素质,就邀请她:“你来试试看,可不可以唱呢?”就这样,她自然而然地进入天韵诗班。
回忆起这种种经历,叶薇心常常会用“非常有意思”来形容其间的奇妙。“自然”与“恰巧”,似乎是神特别擅长使用的促成事物发展的逻辑,而她只需要顺势而行。
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民歌盛行,英文歌曲翻译过来比较拗口,所以年轻人都喜欢写一些简单的民歌。在这股风潮中,叶薇心被推着进入诗歌创作领域。那时,她渐渐理解并拼凑出上帝的蓝图摹本。
从小她没有文学底子,但她家有诗歌的家学传统。祖父母很喜爱写诗歌,母亲一生特别爱唱歌,即使百岁时,依然能唱出儿时的歌曲。“薇心”二字,就出自歌名《蔷薇花的心》。
成年后,叶薇心开始明白,在生命早期,上帝已经开始预备她,之后神又把她带到台大中文系。虽然她成绩不算优秀,但也学到一些东西。这都为她之后的诗歌创作铺平道路。
进入天韵之后,懵懂感又漫过来:“我是学中文的,不是一名歌者,为什么会在一个合唱团?”她似乎常常这样,神清晰的指令刚刚过去,胡思乱想就会悄然进来。不过,这并没有影响她的服侍。她在“顺便”服侍中“顺便”胡思乱想,一路撞向神的更深处。
三十岁左右,《野地的花》已经传唱颇广,她犹豫是否继续待在天韵。恰好当时有一对姐妹花进来,姐姐唱女高音,妹妹唱女低音。薇心想:“这下好了,我正好可以离开。”上帝真的很奇妙,后来姐姐进来,妹妹没有进来。这时她才意识到,她的想法和上帝的想法完全没有搭上边!她的心里暗流涌动,上帝也在暗中安排。
感恩的是,她在顺便服侍中,很愿意顺“父”而行。直到几年后,她真正把上帝放在生命第一位。

越服侍越甘甜
那时她随团队到北欧演唱,被上帝的爱很深地吸引,她决志把上帝摆在第一位。那是对她生命影响最大的决定。
谈到那次经历,叶薇心说:“你要尽心尽意尽力爱主祢的神,这是最大的诫命。可我并非因为这是严格诫命而决志,而是被上帝的爱吸引,然后我才开始明白,为什么这是最大的诫命。”
从1974年到2001年,二十多年的时光,叶薇心是在舞台上度过的。这期间有歌唱的美好,有受训的严格,还有旅途的艰辛和喜乐。最后汇成一句话:“越服侍越甘甜”。

起初她在空中英语教室节目服侍,那是救世传播协会一个很重要的福音预工管道。当时很多人喜欢学英文,节目设计中有英文歌曲,每周六晚上都要学习新歌,那既是服侍也是训练。在节目中,薇心会接触到不同的人,向他们传福音。那是上帝对她特别的培养和陶造。
后来,她跟着天韵到过二十多个国家,最长时间纪录是三个半月。因为不能带很多衣服,她和朋友常要换衣服穿,十分不方便。身在其中时,她并不完全理解当时的状况。让她印象最深的是第一次旅行(1975年)时所唱的一个组曲,里面有一首歌叫《越侍奉越甘甜》。她在台上唱着这首歌,心里却嘀咕:“写这首歌的人好夸张,他讲的是什么东西啊!”
时过境迁,当她真正懂得这首歌的深意时,才明白夸张好笑的是自己。采访中,她形容年轻时的自己:“好多时候口里喊着服侍神,其实心中十分懵懂。上帝真的心存怜悯,没有因为自己稚嫩,把自己一脚踢出去,而是一直给机会。”
当她回首凝望,看到自己年轻时的夸张和幼稚,可以莞尔一笑,温和接纳。这恰是无数次被神如此包容的结果。被神的爱反复吸引,直至完全折服,真正把祂放在生命第一位,她终于品尝到越侍奉越甘甜的滋味。

你要发出声音来
《别让地球再流泪》这首歌曲,是1991年叶薇心对当时热衷的环保议题的回应。那时他们要做一个环岛巡回节目,鼓励大家热爱地球。
叶薇心认为基督徒应该对所处社会和当下环境有更多关心,而不是只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她说:“我们今天有媒体这个位置,要能够为神的缘故,把上帝的价值观分享出来。”后来他们又出了一张专辑《给我换颗心》,也是出于这个原因。
那是天韵唯一一张没有提到神的专辑。当时台湾当地族群之间有许多不和睦,专辑是因此制作。虽然当时招来一些批评,但薇心认为,这是上帝在那个时候给节目组的感动,他们就要忠实地记录下来。她告诫自己不能做一只沉默的羔羊。
她说:“身为一个作词人,要经常敏锐关注社会动态,这样你笔下的文字,才能让人听了或读了之后有共鸣。”
创作《眼光》这首歌时,她在家附近散步。抬头看到天空很黑,上面点缀着点点星光。那一幕很触动她,她觉得上帝在对她的心说话:虽然天很黑,但星星代表希望。上帝在告诉我们,面对困难时,你要知道,上帝在的,祂会随时引导。
“不管天有多黑,星星还在夜里闪亮;不管夜有多长,黎明早已在那头盼望;不管山有多高,信心的歌把它踏在脚下;不管路有多远,心中有爱,仍然可以走到云端。”当时有人跟她开玩笑:“你很先进喔,在那个时代就已经讲到‘云端’了。”
无论星星还是云端,都是神先放在薇心的心海,然后她继续酝酿,让它们慢慢发展,直至唱出令人感动的歌声。

你的舞台在哪里?
叶薇心退休之后,从舞台上下来,开始学习做PPT、字幕等幕后工作,这对她是很好的操练。操练被人遗忘,也操练超越遗忘带来的害怕。
有次她带年轻的艺团到一所学校演出音乐剧,结束后她在收器材。有位女学生跑过来说:“老师,你可不可以帮我们签名?”那时她想:“干嘛找我签名?”那个女学生说:“我觉得您很可爱。”
她哑然失笑,可爱是什么东西啊?后来她猜想,也许是因为在看孩子们演出时,她的样子十分专注。那种专注的表情,让那女生觉得可爱。
这件事让她有一点反思:你在台下,也有人在看你。更重要的是,上帝随时都在看你,你的价值随时都在。
还有一次,他们在一个大型的国际会议中心演出。当时她在观众区接待来宾。一位长辈看到她,隔着很多人大声问:“你的舞台在哪里?”
她早已不在舞台上。那么,她的舞台在哪里呢?她回应:“哪里都是我的舞台。”
台上重要,台下更重要。在台上,你会做一些事,希望能够赢得观众认可;在台下,你需要更真实地面对自己的人生,那才是更重要的。

无论是写作诗歌,还是在台上唱歌,她都把主权交给上帝,相信上帝会带她走人生的每一步,写下每一行文字。她说:“我们为什么要创作?……我觉得是上帝给我们一种渴望,希望我们把一些东西和人家分享。祂是终极目标,祂有具体计划。”
这样,创作者和上帝连线,在祂里面走每一步。书写祂放在心中的感动,看重祂所给的托付。单单求上帝带领,知道为谁而写。
退休之后,她能够安静下来,慢下来,世界似乎变得很小。薇心认为这是上帝带领她走人生的另一个阶段:“我现在在长小。我在救传(救世传播协会简称)长大了,现在我在长小。”
能够变小是进步,她开始更认识上帝,更知道祂的伟大,更去体会自己的小。
正如《野地的花》歌词所写:“野地的花,穿着美丽的衣裳;天空的鸟儿,从来不为生活忙。慈爱的天父,天天都看顾……”

薇心小语
“《薇心小语》已经有100多集,这是上帝给我开的一条路,也是上帝给我的一个礼物。”薇心如是说。
起初她完全没想到要写《薇心小语》,一位教会姐妹问:“你可不可以写一些什么,做些灵修的东西给我们?”这个需求成为一份爱的邀请,邀请她对曾经深入的各个领域(救传、广播、音乐、影像、创作)以及人生的各个阶段,进行深入省思,一集一集写下来。
朋友说:“这是你的献祭。”她喜欢这肯切的评价。她觉得每做一集,都是跟上帝同工的过程。那种感觉很美,非常享受。
她说:“这是上帝给我的礼物,也是我给上帝的礼物。”
在天韵舞台上,叶薇心的诗歌带给听众超越黑暗的眼光;如今,在生命舞台上,《薇心小语》继续对人们的心讲话,传递神爱的好消息。
创作没有退休,天空之下皆是舞台。生命是一场精彩而丰富的戏,每个人都是剧本创作者,神是引领作者的那一位。

作者简介
创文公关同工,前新闻主播/记者。目前为《真爱家庭》杂志、《神国》杂志采访及撰写文章。
两个孩子的妈妈,中学老师。热爱读书与骑行:穿梭于文字与街巷,总能发现深藏于生命与世界的热情与美好。曾因他人的文字而热爱生活,也愿自己的笔能给他人带来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