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处悲伤,如何剪辑出欢乐呢?作者深情地回顾母亲离世前后的情景,他说当我们邀请永恒的那一位掌管生命时,“绝望中也闪烁着希望的光芒”。

作家余华的新书《山谷微风》里讲到一个悲伤的往事。余华小学二年级时,一个同学的父亲自杀身亡;这个同学早晨背着书包来上学,站在操场的一个角落不停哭泣。当时余华和其他同学正在操场打乒乓球。乒乓球长桌两端各有十多个同学排队,输了一球的下去,赢球的继续打。余华和同学们一边打乒乓球,一边对着那个哭泣的同学喊叫,让他加入进来。在他们不断喊叫的邀请声里,那个失去父亲的男孩哭泣着走过来排队,轮到他打球的时候仍在哭泣,可是他手感不错,连赢两球。余华写道:“赢下第一个球他不再哭泣,赢下第二个球他笑了,是笑出了声音的笑。”
余华说,这个关于悲伤的往事,常会在他脑海里回荡。他深刻地感受到,这个往事结尾时所展现的转折,实际上成为了许多人人生旅途中的隐喻。“这个同学没有像我们那样放下书包,而是背着书包打球,并且连赢两球。他由衷的笑声在我记忆里响起时,每次都让我感慨生活的强大。生活能够在悲伤里剪辑出欢乐。”读到这里,我不禁赞同作者的观点。生活里确实有许多美好的物事让我们感到欢乐,帮助我们脱离悲伤的环境。

想起母亲患病住院期间,生活虽被病痛笼罩,却也闪耀着快乐的光芒。记得有一次,母亲突然想吃火龙果。我买回红心火龙果,她吃得津津有味。吃完后,她嘴角、牙齿都染上了鲜艳的红色,样子滑稽极了。那一刻,虽然家人都沉浸在对母亲病痛的担忧中,但这滑稽的一幕却让病房里充满了轻松的笑声,驱散着笼罩在家人心头的阴霾。
另一次,我们推着母亲去其他科室检查。父亲推着轮椅,我突然发现母亲没戴口罩。医院规定看病必须戴口罩,我轻声提醒母亲:“妈,口罩没戴呢。”没想到,母亲听后竟然突然双手捂住嘴巴,小孩似的模样。看着她一脸认真却又有些滑稽的样子,我们忍不住笑出了声。那一瞬间,父亲也放下了他一贯的严肃稳重,哪怕自己再忧心,也“噗”地笑出来,沉浸在一种简单得近似于天真的快乐中。
这些看似平常的生活片段,却让我看到:即使在疾病的困境中,快乐依然存在于生活的点滴之中。
灵里的喜乐超过肉体的欢乐
然而,这种在悲伤中剪辑出的欢乐,是短暂且脆弱的。在经历母亲生病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在生活的悲伤中偶尔闪现的欢乐,虽然能提供短暂的慰藉,却难以彻底摆脱悲伤的阴影。这些瞬间的欢乐宛如昙花一现,难以持久。当我们面临更加严峻的人生挑战时,就像约伯在苦难中的挣扎,即便心有信仰,也难免被悲伤、焦虑和恐惧所环绕。
不过,我们也需要看到,在这样的环境中,真正能让我们在悲伤中剪辑出欢乐的力量是来自对永恒的盼望。尽管母亲失去了恢复健康的可能,但属天的盼望却支撑着她的生命。“对天堂的盼望”对某些人来说,可能是已经失去唤醒力量的短语,但是在垂死者那里,已经成了不能轻忽的词。当母亲的身体一天天衰弱时,因着对永恒有盼望,便有一种难以言喻的喜乐和平安托住我们。这种灵里的喜乐超过我们肉体的欢乐。
同时,“人人都有一死”,将一个真相清晰地呈现出来:当死亡来临时,只有在放弃对继续拥有肉体生命的盼望之后,对天堂的盼望才能愈发强烈。我们终将死去,终将与这个世界告别。然而,当我们邀请永恒的主掌管我们的生命时,情况就截然不同了。祂将带我们去眼睛未曾看见,耳朵未曾听见,人心也未曾想到的地方。这也正是母亲患病期间常能给我们带来安慰的原因。母亲身体软弱而变得默默无言,但我能从她神情里浮起的知足和平安,感受到她灵里的心潮起伏。因为灵里有喜乐,肉体的苦楚便成了至暂至轻、可以忍受的环境。
喜乐是对绝望的有力抵抗
尽管母亲满怀期待地迎接天家,她知道自己不是自生自灭的孤独者,而是心怀活泼盼望的天路客;但我们这些仍在世的家人,却不可避免地要经历悲伤和痛苦。一天深夜,我独自坐在母亲床边,手中捧着圣书,默默为她祈祷。她仅剩几天时间,我的心充满了悲伤,我渴望主的安慰。
在迷茫的时刻,我翻开圣书,目光落在了以赛亚书第53章。我的视线立刻被这些话语吸引:“他诚然担当我们的忧患,背负我们的痛苦……”(赛53:4)以赛亚的话如同甘露般滋润我那痛苦的心田,为我带来了迫切需要的慰藉,并让我再次感受到祂在我悲伤中的陪伴。

几天后,当母亲去世的那一刻到来时,我和家人跪在她的床边,我祈祷并试图安慰我的家人。虽然难过,但我仍然相信上帝的旨意。我握着母亲的手,轻轻地抚摸着她的头发。然而她的心跳停止的那一刻,我震惊地发现我的安慰消失了,我“因受到无法忍受的压力,甚至连活命的指望都没有了”(林后1:8)。在接下来的几个小时里,我一直纠结于上帝的临在感是如何如此迅速地让位于被上帝遗弃的感觉。
我们应如何解读这种看似矛盾的经历?在《指环王》中,当山姆和佛罗多艰难地穿越魔多荒芜的土地,被黑暗笼罩,濒临绝望的边缘时,托尔金向我们展示了苦难中蕴含的深刻真理:在那高耸的山峰之上,云层之间,山姆目睹了一颗星星的短暂闪烁。当他从这片被遗弃的土地仰望星空时,那颗闪烁的星星触动了他的灵魂,希望再次在他心中燃起。原来,生命中的阴影只是短暂而渺小的存在,阴影之外,永远有光明和美好。
这里的教训显而易见:正如山姆在遥远的地方、在曾被遮蔽的闪烁星光中找到了希望一样,总有一束光芒指引着更大的现实。它提醒我们,尽管我们的痛苦是真实的,但它们并非故事的终章。我们的生活可能被黑暗所笼罩,但我们仍处于祂的主权掌管之下,祂应许说:“我们现在的苦楚,若与未来将要向我们显现的荣耀相比,就显得微不足道。”虽然我们无法否认悲伤的现实,但我们坚信,就像《指环王》中那颗闪烁的星星一般,绝望中也闪烁着希望的光芒。这光芒源自我们对祂的信靠,相信即使在“被遗弃的土地”上,祂的恩典和应许依旧存在,这份安慰使我们在悲痛中依然怀有希望和喜乐。
主也为我们做了美好的榜样。“仰望为我们信心创始成终的耶稣。他因那摆在前面的喜乐,就轻看羞辱,忍受了十字架的苦难,便坐在神宝座的右边。”(来12:2)这段经文告诉我们,信心的仰望能帮助我们对还未到来的永恒确信无疑,因此我们可以提前体验到那份尚未到来的盼望。我们的哀伤不致化为绝望,是因为在患难中有祂作为我们的抓手,祂应许作我们随时随在的帮助,我们可以从祂那里支取力量,在悲伤中“剪辑”出喜乐。
我也体会到,有祂同在的喜乐会淹没我们的悲伤。祂允许我们在悲伤中表达每一种负面情绪,但祂也喜悦我们在悲伤时寻找到喜乐的光芒,因为祂所赐的喜乐是对绝望的有力抵抗。正如大卫在哀歌中所展现的,感受到神的同在,能够激发出喜乐的赞美。无论前路多么黑暗,祂的光芒总能穿透云层,照亮我们的心。在祂同在的喜乐中,绝望再也无法掌控我们的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