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田径冠军艾里克·里德尔说,跑步时,他感受到至高者的同在;作者也渴望活在至高者的心意中,因此展开了书写的翅膀,御风飞翔。

我从小是个爱看书、爱幻想、爱用文字记录心情的孩子。
大概小学五年级时,我的语文老师,也是班主任,鼓励班里几个写作文比较优秀的同学,往一个杂志社投稿,我是其中之一。后来我的作文真的发表了,大概得了四五元钱稿费。还有其他城镇的同学,在读了我的作文后跟我写信互动,我心里美滋滋的。那时候我就有个作家梦,甚至雄心勃勃地想要为中国赢取诺贝尔文学奖。
然而在那之后,很多年过去了,我却再未投稿过。为什么?说来可笑,竟是因为害怕投稿了,却不被发表。因为害怕失败,所以拒绝尝试。另外,就是再也没有遇到哪个老师要求我投稿,没有外力的推动,我感觉自己无法迈出这一步。
虽然没有再投稿,但是我一直喜欢阅读、思考,也一直写日记和随笔。学生阶段,我经常担任语文科代表,语文一直是我的强项,高三时,甚至写出过满分作文。大学期间,我选了英语专业,但因为对中文的热爱,又自学了中文系的课程。考研时我选择了中文系的对外汉语专业,并通过了国家线,虽然最后我没有选择读研。
大学毕业前,我信主了。靠着主的恩典,我渐渐走出了完美主义和害怕失败的束缚,书写和创作的心火热起来。我不再像儿时一样,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为目标。我渴望为主书写,用文字照亮灵魂,带领人思考,认识真理,来到主的面前。有一年圣诞节,我在团契中抽到的圣诞礼物是波兰作家显克维奇的文学名著《你往何处去》。恰逢元旦假期,那几天我看得废寝忘食、泪如雨下,心中汹涌澎湃。我希望自己也可以如此书写:记录真实的历史,主的大能,现实的痛苦与挣扎,一个个生命的蜕变。

我回想自己的信主历程,着手写了一篇关于带我信主的外教的文章,发表在了《海外校园》。我也尝试创作剧本,反映基督徒在现实生活中的挣扎和怎样靠主得胜,并跟青年团契的弟兄姊妹们一起表演。我也为孩子们创作,在孩子们喜欢的故事中,加入真理信息,带领主日学和我工作学校的孩子们表演。
然而进入婚姻的我怀孕了,随着孩子的诞生,写作的梦想不得不搁置。在养娃的过程中,我开始面对各种挑战、疲惫、家庭关系冲突等。之后婆婆、公公接连重病几年,花费巨大,我们的生活经历了许多困顿。等到环境稍微转好,我又有了二宝,生活状态再次回到解放前,重新跟喂奶、尿不湿、哄睡、神经衰弱等等抗争。
如此,在工作、家庭的各种压力下挣扎生存,忙忙碌碌,回眸间,发现十几年过去,我竟已四十岁了!
人到中年,还有心情谈梦想吗?挣钱养家,难道不比文学创作更实用吗?然而,我的内心,竟不满足。
前年,落叶缤纷时,我带二宝读一个绘本故事《小鸿雁的秋天》。那只小鸿雁度过了愉快的夏季,然而天气转凉,她感到一丝忧伤,心里隐约生出莫名的渴望。好朋友们都开始准备过冬了,河狸在筑巢,松鼠在储藏坚果,小熊往洞里铺树叶准备冬眠。小鸿雁呢?她尝试了这些方法,发现都不适合自己。一片黑影掠过她的头顶,她沮丧、恐惧,好不容易抬头仰望,才发现那不是怪兽,而是一群和她一样的鸿雁在展翅高飞。
她心中欢快,知道自己当做什么了。她把头高高仰起,飞向天际,加入雁群,一起飞越河流、雪山、洒满星光的湖泊,风的喜悦填满了她的心房。小鸿雁想:“这就是我要做的事,我要这样活在世界上!”

虽然这是一本儿童绘本,却让我无限感动。我也渴望展开书写的翅膀,翱翔在上帝的心意中。神造我,给了我书写的恩赐,是想让我这样活在世界上!而当我按着神造我的目的去生活时,我便无限喜悦。就如《烈火战车》中的艾里克·里德尔所说,他在跑步时,感受到上帝与他同在。因为上帝造他如此,让他可以奔跑,且为荣耀上帝自己。
我知道,我不可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但是当我用文字记录、用心书写、为信仰发声时,总能或多或少影响到一些灵魂。
许久未曾认真写一篇像样的文章,再动笔时深感自己有限。我只能不断祷告:“主啊,求你坚固我的心,让我勇敢前行,不停下我手所做的工。求你让我不要瞻前顾后、思量万千,担心别人的评论,而是刚强壮胆,记录下那些涌流不息的感动。”
开始,起飞,这虽是第一步,却是最重要,也最有挑战的一步。
地心引力那么强大,世界的力量总是要把我拉下,但是当我仰望,看到上帝在召唤我,我便要振翅高飞!
起飞那个阶段总是摇摇晃晃,格外困难,但是主托着我的翅膀,又赐我合宜的风,让我可以翱翔在他的天空里!
我知道,等我适应了飞翔,我在天空中会看见更广阔的景象。
于是,在神所赐安静的清晨,我要展开书写的翅膀,飞向主的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