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另一个“轮椅与文学”的故事,但又与史铁生的故事绝然不同,故事的主角清晰知道自己为何被造。快来认识这位宝贵的弟兄吧!

对许多人来讲,苦难像一只恶犬,伺机于生活的四围,随时可能吞噬生命的幸福与宁静。可对周成君来讲,从儿时起,苦难就是生活本身,它就像一个巨大的谜。他长于斯,痛于斯,战于斯,却又安于斯,乐于斯。
他在一次又一次与苦难交手的过程中,探索它的成因,承受它的重量,也品尝由它带来的力量与生机。

年少时的一次炸雷
关于自己的身份与性情,成君用三个词语来形容:书生,军人,傻瓜。
书生,儒雅睿智;军人,铮铮铁骨;傻瓜,不谙世情。三者原本风马牛不相及,可在周成君身上却可以相处甚欢。三种形象宛如跨越时空的一场相遇,在他里面凝聚成一粒非凡、坚毅而透明的生命内核,常常爆发出令人惊异的生命力。
成君如此描述这三种身份的会师:作为书生,意气用事,知多行少,符合中国传统的说法“百无一用是书生”;作为军人,强调纪律、规划和执行力,对时间、空间和自己的期许都很高;作为傻瓜,在处理一些具体事情时,会冒傻气,带傻劲,过于执着,显得很不精明。
比如在机构服侍中,明明可以因为身体原因受到一些厚待,他却不希望别人对他有任何优待。他和大家一样,承担同样的服侍和责任,不仅不感到辛苦,反而觉得受到尊重和信任。他对自己有着和体魄正常人一样的追求,甚至是更高的期许,这缘自年少时的一次“炸雷”。
从他儿时刚有瘫痪症状开始,他的生活主题就是治病,父母一心想要把他治好,让他成为一个正常的孩子。这是他整个成长阶段最重要的事情。可治病之余,他想像其他孩子一样学习。
让成君印象深刻的一件事是,很小的时候,他想学习英文,就把这个想法告诉了一位长辈,请他帮忙找一些书来读。哪料长辈回答他一句话:“干嘛要把自己搞得这么累?”这句话成为他一生中的炸雷。

“难道我想学一点东西,就是把自己搞得很累吗?难道这么早你们就把我放弃了?原来你们对我就这么没有要求吗?”他开始质疑别人对他的看法。
长辈的那句话对成君打击很大,同时也激起他的斗志:可能你们早就放弃我了,但我不打算放弃自己。
一次简单的对话,一次求学渴望的表达,成为一生中的炸雷,激起成君对生命更高的追求。

故事的心灵原乡
作为一位很会讲故事的作者,家是成君生命故事的原乡。
1980年,他出生于中国大陆中部的一个三线城市。父母都是工厂普通员工,他是家里的独生子。当时计划生育十分严苛,因为他身体残疾,父母本可以再生二胎;母亲却认为如果再有一个孩子,她就需要分出一部分爱,也不可能随时带他就医,所以坚持不再生育。父母给成君的爱很无私圆满,在很长时间内,探寻成君的病因是他们全家的生活主题。
成君刚出生时和正常孩子一样会坐会爬;可到学走路的时候,父母发现他站不起来,就开始着急,到医院为他做检查。起初医院认为可能是缺钙,就给他大量补钙,完全没有效果。后来多年间,他们到各处就医,有的医生说可能是脑瘫,有的认为是出生时产钳误伤,还有的讲可能是基因遗传。直到去年,他的病因才算基本确定下来:脊髓性肌萎缩症,广义来讲,算渐冻症的一种。
因为疾病,他从小没有上学,都是母亲在家教他。母亲高中毕业,可以教授小学知识,为他设计课程并出考题,考核相当严格。可小学之后,母亲就没能力再辅导他,他完全靠阅读自学。母亲对他阅读十分支持,舍得花钱为他买书;母亲也很有远见,给他买的书都是文学名著,为他打下很正的阅读底子。他喜欢严肃文学,这让他在流行言情和武侠的时代里,少走很多弯路。
在成君求学的生涯中,母亲与其说是一位教导者,不如说是一位陪伴者,她用全备的爱和无条件的支持,帮助儿子阅读人生与世界的故事。成君对求知的热爱,对未来的好奇,在探索过程中,形成的坚毅品格和睿智头脑,都为他讲自我与信仰的故事打下良好的基础。

空中电台打开信仰大门
青春期之前,成君被父母的爱包围,除去治病、吃药和忍受身体上的痛苦,其余时间他是比较快乐的。可随着年龄增长,自我意识觉醒之后,他开始担心自己的未来。阅读也在不断开启他对生命的叩问。
15—20岁期间,因为搬家让家里负债,白天母亲要出去工作,成君基本都是独自在家,与书为伴。那是一段迷茫而孤单的青春岁月。精神的漂泊,让他开始有意识地寻找人生答案。
他阅读很多哲学书籍,它们没能为他解惑。直到2001年,父亲送他一台短波收音机,他开始收听到国外的新闻节目,有了醒脑的机会。
一天晚上,他无意间听到一个声音。这个声音不像一般新闻节目那么字正腔圆、用词准确严谨,也不像一般娱乐节目那么轻松随意。它里面蕴藏一种温柔而沉稳的力量。那声音吸引着他。
主持人在谈圣书,这带给他一丝熟悉的感觉。在青春期阅读中,他读到很多世界名著,这些作品大都有圣书背景,作者会谈到一些经文。这个节目让他想起所读的那些故事,他的心立刻被抓住。神借着空中电台为成君打开一扇信仰大门。

“我是那种直接被上帝的话语抓住的人。”每次谈到这次与神相遇的经历,成君会不由自主地讲。每晚九点半到十点,成为他最美好的期待。他感觉自己的思想与灵魂逐渐洞开澄明。
原来困扰他的很多问题,在那个天地中,大都能找到答案。豁然贯通的感觉非常奇妙。

追寻苦难的意义
信仰大门打开之后,成君没有停止生命的追寻。他想要解开苦难之谜。
对苦难的解读,中国人思想受无神论和佛教影响很深。无神论思想可以解答社会性的苦难问题,比如阶级对立和贫富差距给人民带来的生活苦难,可是对自然和疾病造成的苦难却无法解答。
佛教思想讲究轮回和因果报应:多种善因,多结善果;多种恶因,多结恶果。这种说法带给成君很多困惑:难道我的苦难是因我“前身”做的孽?他们做恶,我收恶果?这是活该?这不能使成君信服,反而让他意识到,佛教虽然讲以慈悲为怀,却不能产生现代慈善制度。因为它潜藏着一个观念,那就是所有的受苦者都是自作自受。
这种说法相当残忍,也给那些受苦者带来很大的精神痛苦。这样的意识形态,不可能产生现代的人道主义,而红十字会,运作良好的慈善机构,基本都出自以基督教为背景的国家。
那么苦难的价值究竟何在?
约伯记中有一句话:“我为何不出母胎而死?”这个追问给成君带来强烈的情感共鸣,他感受到约伯是懂得苦难的人,而真正为他解答困惑的是约翰福音中的一段记载:当时耶稣和几个门徒一起,见到一个生来瞎眼的人。门徒问耶稣:“这个人生来是瞎眼的,是谁犯了罪?是这个人呢?是他父母呢?”耶稣回答说:“也不是这人犯了罪,也不是他父母犯了罪,是要在他身上显出神的作为来。”
“为什么我们一定要把一个人的苦难跟罪恶绑在一起?为什么神不能够借着他的苦难帮助他活出一种充满荣耀的人生?”这些思考让成君跳出自己的苦难:也许答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活出意义,允许上帝借着他的生命彰显出祂自己的荣耀。
在苦难中活出生命独特的意义,活出祂的平安与喜乐、力量与祝福,这成为成君生活中崭新的主题。

写作路上的同行者
作为一名作家,成君的文字幽默风趣、活泼有生命力,常常在片言只语中让人脑洞大开。
在写作这条路上,上帝对他有一份特别的引领:小时候想要对人生有更多探索,排斥写作;青春期大量阅读,探索人生之谜;成年后接受神学与文学装备,遇到良师益友,走在文字侍奉的道路上。
神学课程开启他真正的文学训练,当时老师的作业要求是用800—1000字回答问题。老师的设计意图很清晰:“如果写不够,说明没听课;如果超过1200字,说明没想好。”这样严格的训练,培育出他清晰精炼的文风,也引发他写作的热情。
他的文章先是散发在一些公众平台上,慢慢得到一些读者的喜欢。后来一位年长的弟兄,鼓励他开公众号。公众号要排版与定期更新,这给他很大压力,起初他很不情愿。但真正做起来之后,他很感激那位弟兄。成君说:“他是我生命中的贵人。真正的好朋友,才会如此鼓励。”现在他们已经成为忘年交,而成君在写作这条路上也越走越坚实。

遇到创世纪文字培训书苑,领受文字侍奉的概念,是成君写作路上又一个重要转捩点。他不是马上全心投入文字侍奉,而是曾有过一些挣扎。三十多岁的他,想要为父母减轻经济压力,找一个谋生途径,他做过软文、网店、广告推销等。在这些不太专注的探索中,他慢慢发现,文字侍奉是自己最喜欢并愿意付上代价的路。
2019年,成君正经历写作的瓶颈期,开始选修创文的一些课程。生命再次被打开一扇门。他发现,文字侍奉的天地那么广阔,是大有可为的领域;有那么多人在做,不是他孤军奋战。那些文字课程帮助学员进行生命省思:神是怎样的教练,自己的生活状态怎样,是否走在服侍神的路上。
在创文的学习中,他得到的已经不仅是文字侍奉的概念,而是一位专注文字侍奉者的整个生命的训练与成熟。

十年爱情长跑
成君文字侍奉之路上最美丽的同行者,是他相爱相知的灵魂伴侣——小燕子。
2006年,成君所在的教会新来一位牧者,他负责青年团契,知道成君的特殊情况后,开始带一些青年去探访。海燕就这样进入成君的生命中。
成君清晰记得他们第一次见面的日子——2006年9月26日。他发现这个姊妹有点特别,她非常爱讲话,整个探访过程滔滔不绝。这让成君感到惊奇:这么爱说话的女孩子,他还是第一次见到。之后,海燕去探访的次数多起来。交往过程中,成君发现海燕热情真诚,是真正关心他这个人,而不单是完成探访这件事。她所有的注意力都在被探访者身上。
在一次住院时,海燕去探访。她穿一条洗得已经发白的裙子,侧影十分美丽,那一刻,成君的心蓦然被打动,他的感情由友情转向爱情。又过一段时间,海燕的情感也开始发生变化。
这段感情却遭到海燕母亲的强烈反对。成君十分理解女友的母亲:哪一位母亲不希望自己的女儿婚后生活安稳幸福,谁希望孩子嫁给一个生活不能自理的残疾人呢?
面对老人坚决的反对,成君和海燕忍耐、祷告、等候。他们两个人达成共识,走入婚姻大门,不仅是两人的事情,还要得到老人的祝福和认可。这之后的十年,是一场艰辛的爱情长跑。他们看不到出路,不知道最终会不会走到一起。
契机发生在2020年后半年,成君加入创文之后。他在文章中分享自己的经历,创文的老师、前辈开始为他们祷告,奇妙的事发生了,几个月之后,事情峰回路转:那扇无法打开的门,突然间敞开。2021年春节前后,一直不肯松口的海燕母亲突然说:“我管不了你,你想怎样就怎样吧!”虽然这是一种很无奈的任凭,但对成君和海燕来讲,这扇门终于打开了。
接下来水到渠成,预备婚礼、租房、购买家具、参加婚姻辅导等,都十分顺利,真有一种“时候到了,一顺百顺”的感觉。讲到这里,成君十分感慨:“等候神的人,必不羞愧,这句话是实实在在的。”

2021年9月19日,他们在双方家长的认可、教会弟兄姐妹的祝福中走入婚姻,至今已经三年。
成君的信仰坚定活泼,一如他笔下的文字,散发出强劲的生命力。成君的英文名Job,与圣书中的约伯同名。约伯和他的四个朋友深刻地讨论苦难的原因,也带出更多无法解答的问题,约伯自己更是困惑多多。但是,当神发声的时候,约伯和朋友们都没有问题了,奇妙的是,神根本没有回答他们的问题!
成君以强烈的求知欲和钢铁般的毅力,一生着力解答人生与苦难之谜;最后得到满足,竟然是因为一份单纯、执着与信靠。
在神面前,要热一点,韧一点,傻一点,不是很耐人寻味吗?

作者简介
创文公关同工,前新闻主播/记者。目前为《真爱家庭》杂志、《神国》杂志采访及撰写文章。
两个孩子的妈妈,中学老师。热爱读书与骑行:穿梭于文字与街巷,总能发现深藏于生命与世界的热情与美好。曾因他人的文字而热爱生活,也愿自己的笔能给他人带来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