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年家境的贫寒,使心思细致的我一直活在卑微和拘谨中。知识、道德和技能都不能让人脱离割裂和孤独,有没有一超越力量与我同在,赋予我开阔壮丽?

01
记不清那是小学几年级的事了,大约三十年前吧。当时学校办课外书法班,要求全员参加,交几十块钱的学费。我回家要钱,可是爸妈不同意,其实是没钱。这事成为我极大的重担,我并非愿意学书法,而是不知如何拒绝,不知如何面对班主任老师那严厉的目光。
临近交费截止的那几天,我都闷闷不乐,惴惴不安。后来我想出了一个馊主意,就跟老师说把钱弄丢了。反正是最后一天,她可能也不会拿我怎么样,希望就此躲过一劫。但毕竟是小孩子,当我说出这个谎言时,马上就被老师识破了。她打学生是出了名的,大拇指粗的教鞭都被打折过,随后的暴风骤雨,我不想去描述和回忆了……

回家之后,我当然不敢吭声。但是妈妈眼尖,吃饭时发现我腮帮子红肿,一阵审问,我万般无奈而又极其惭愧地说出了实情。只记得第二天,在班级讲台前面,众目睽睽之下,我爸妈跟老师大吵了一架。最后的结果就是,直到小学毕业,老师(教语文和数学)一次都没跟我说过话,就算按顺序提问,我也会被跳过。直到五年级,她才偶尔不会跳过我,但仍然不会单独提问我。毕业之后,我无意中说起这事,爸妈才惊讶于我曾被如此冷落,亦无可奈何。
这件事对我影响巨大,至今回想,心如刀割。我不想去分析父母、老师和我自己的是非对错,或者处理事情的方式应该怎样,这些都已不重要,重要的是九十年代初,那个北方最普通县城里的艰难生活。我们就像永久冻土上的苔藓,卑微而倔强,如齑粉,为了不被碾压,只能在边缘生存。
小时候,因贫穷而发生的可耻的事还有很多……穷人是没有体面的。我最不愿去别人家做客,很拘束。妈妈的家教极严,别人拿苹果给我,虽然很想吃,但却不敢,总要学着推让,因为那是比较贵重的东西。百般推辞之后,只拿着小口吃,也不敢放肆地品味,记忆中那苹果总是坚硬而酸涩。少年的我虽不至挨饿,但总觉肚子空空,这大概也是我成年之后体质很差的原因之一吧。
那时候匮乏的不只是物质,还有精神文化生活。记得上初中的时候,一天,爸爸在后院挥汗如雨地打铁,我怯生生上前找他要五块钱,想买两盒流行歌曲磁带。爸爸停下手中的活,直起腰来说:“买那玩意儿干啥呀!”他有些不耐烦。我硬着头皮央求:“人家都买……”爸爸擦了擦汗,“谁总买那玩意儿啊!”虽是这么说,他还是掏出了五块钱,我接过来,飞也似的逃走了,身后又传来叮叮咣咣的打铁声。
我心疼父母,他们不是不给,而是没有;我也理解老师的“暴风骤雨”,使我以后对撒谎充满了忌惮;我更可怜自己,承受了那个年纪不该有的重担。
02
我初中前两年成绩很差,数学经常打一二十分(百分制),甚至得过个位数的成绩。记得有一次,数学老师穿梭在教室里发考试成绩,只有两类学生会引起她喋喋不休的训斥或赞许,即成绩特别不好的和特别好的。她手中的试卷就像过年时放的小爆竹,既让人期待又让人害怕,特别刺激。
当发到同桌兼好友小春的时候,只见试卷上用红笔写着大大的6分,老师的数落和我的窃笑一起临到,劈头盖脸地落在小春小小的圆圆的脑袋上。小春同学也是低头强忍着不笑,我们光溜溜的四肢在裤衩背心外面张牙舞爪,他怼一下我,我拍一下他,小动作不断,就像去了毛的猴子。
我们开始期待我的试卷。终于,那枚小爆竹扔了过来,上面赫然写着4分!然而,使我羞愧的并不是分数比他低,而是老师的数落并没有临到,她居然一句话都没说。那可能是我人生中第一次感到深深的失落,但我仍然勉强自己笑出来,心里却坠着一个沉沉的秤砣。
其实我和小春并不会真的因为这样的分数感到羞愧和忧愁,下课之后我们依然像快乐的小蝌蚪,到处游玩。我就这样一路混玩,上房揭瓦,仿佛有过不完的暑假、寒假,有玩不完的游戏。

忽然有一天,小春郑重其事地跟我说,初中毕业之后,家里准备让他上体院,回来能当个体育老师。这在我们那个小县城是个很不错的出路。我有些慌了,突然有种被丢弃的感觉。
那时我的父母依然辛苦打铁,勉强糊口,根本无暇顾及我的学业,更别说为将来打算了。其实,那时候家里已经放弃我了,亲戚们都嘲笑说让我辍学,子承父业。现在回想,怪不得每次我去铁匠铺子玩,爸爸都有些不悦甚至反感。那时的我怎能体会父母的无奈和苦闷啊!
我承认,那时我真的慌了,如果考不上高中,就面临……我不敢想。我开始奋起直追,从X12是什么开始学,从极少有学科及格开始学,从没有退路的绝地开始学。留给我的时间只有一年。
接下来的故事可以用惊天逆转来形容,我居然考上了县一中(市重点高中)。两个月后,由于两次月考都在前列,我被选拔进了实验班。当初有多拼命地玩,现在就有多拼命地学。
我是高考改变命运的真实受益者。第一次独自坐一天一夜的火车去大学报到,此后,人生中无数个第一次在我面前快速展开,让我有种如鱼得水的感觉。但我时刻清醒,自己是底层人,根基浅薄。世界很大,我很小,唯一能做的就是从各方面丰富自己。行万里路,没有路费,读万卷书是我唯一的选择。后来同学送我一个外号——图书馆王子,就是不泡妞,专泡图书馆。
03
茨威格写过:苦难只能激发潜能,不能给人欠缺的品质。
忽然有一天,我环顾四周,不觉发现,自己在知识储备、道德约束和生活技能等方面加人一等。但渐渐地,我又发觉自己有点掉书袋、孤僻,相比于知识提升和道德完善,人际交往对我来说很困难。
与女生说话会害羞;因为害怕打扰别人而不敢跟人经常联系,我几乎只能跟身份、财富与我相当或比我低的人自如交往;人际交往的很多情形都会被我简单粗暴地归结为俯就或巴结,我把这叫作反势利,这在我头脑里几乎根深蒂固。其实我并没有真正建立起自信平和的心态,总是被一种敏感的道德感辖制。
身高体质无法改变,口袋依然空空,但我始终在追求自我完善的道路上狂奔。同时,我又希望自己表面上没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想努力变得粗枝大叶一些。读研之后,我考上了一个世俗意义上的好单位,向正常人的生活一步步迈进。
真正进入社会,我这条涓涓细流仍然很难汇入主流,道路似乎越走越窄。我就像一个气泡,飘浮在空中,被人轻视。小时候大人教我不要撒谎;长大后,我却要为了生存学着虚伪,可我不想这么做!

于是,我开始经历家庭、恋爱和职场方面的沉重与挫折。被排挤,是因为老实吗?还是太能干了?不不不,是因为我“不懂事儿”,懂什么事儿呢?或许还是因为狼多肉少?或者是我欲望太大,不知足?又或许……我本就不该拥有这一切。
04
我慢慢被挤进信仰的窄门,因为别无他路。
很多年,我怀揣着一颗石心,在教会门口徘徊。倔强的我始终被一种无形的力量吸引着,那里有让我信服的真理,有亮光,有爱,有一颗柔软的心所需要的一切!
很多年,我觉得在未来的某一天自己肯定会信主,但不是现在。我不想因为在教会能“捞到”一些好处而信主,比如无偿的接纳与关爱、婚恋的便利(因为男少女多,且不看物质条件)等等。面对这些,我总是觉得压力山大,我在排斥自己最缺的东西。同时,在内心深处,我仍觉得信仰是一种束缚,还未走出贫困,却叫我有衣有食就当知足,我做不到。
我不想麻烦上帝和教会里那些善良的人,与此同时,自己却几乎无力到崩溃。我想做的善我做不了,我不想有的邪恶想法却挥之不去,甚至会付诸行动。我想对这个世界说:我可以!但却得不到相应的回应,就像朝着一个无底洞呼喊,甚至连回声都听不到。这世界的套路千百条,主的道路只一条,而且清晰明了,充满阳光……
耶稣的道让善良找到了支点,否则我不知道为什么要尽力持守它;没有对罪的认识,我不知道弱者为什么还要被欺压;没有永恒的审判,我也不知道那些诡诈乖僻的人凭什么亨通。在教会里,我几乎过上了渴望已久的正常人的生活,结婚生子,找回了一点体面。
05
有很长时间,我虽然在行为上努力保持谦和,但在表层意识上却变得狂妄自大,卑微的出身甚至成为骄傲的资本,我甚至说过这样的话——世界上没有几个人是我能瞧得上的。见过的人越多,就越看见人性的卑劣。我的眼前挂着一把尺子,量遍天下所有人。
每当有比我厉害的人出现时,我就会用“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来安慰自己,实在不行就对比道德和成长环境;每当有贪官或明星翻车时,内心就会泛起邪恶的道德优越感;我甚至因为自己不骄傲而骄傲。总之,对身边人愈加苛求,我就变得愈加面目可憎。信仰叫我谦卑,看别人比自己强,可是我怎么变成这样了呢?

然而,我内心深藏着一只小狗。那是童年时家里养过的一只小土狗,毛茸茸圆滚滚,很可爱。它吃食的样子叫人心疼,声音像一列小火车,如世界末日般狼吞虎咽,把整个食盆都舔得锃亮。那个年代,人都没有什么好吃的,何况它呢,有时它甚至饿得吃屎。
有一次我跟它闹着玩,在它吃食的时候不断抢食盆。它被我激怒,咬了我一口,虽然没破皮,但我却恼羞成怒,开始虐待它。这暴露出我人性中凶残的一面,我多次抱着它往墙上摔,甚至在它把肚子吃得大大的时候。它发出尖叫,哀嚎着逃走,我一腔热血直往头上涌,病态复仇的快感夹杂着悔恨在心里翻滚。
我是清醒的,在狂妄的表面之下,在意识的最深处,我怎能忽视自己的过错呢?残忍、骄傲、情欲的败坏……我走到今天的地步,难道完全得益于自己的能力吗?谁没有一些不堪回首的往事以及卑劣的想法和行为呢?
长大以后,无数次,夜深人静时,心里那只小狗在哀嚎,我的良心在滴血。那只受伤的、饥饿的小狗,在角落里独自舔舐伤口。天亮时,他还要穿上体面的衣服,行走在日光之下。我知道,内心的自负其实是自卑的变体,遍体鳞伤的狗被堵在墙角,只能疯狂撕咬。
06
喔呜,这世界其实只有一个人,就是一个时空只有一个人。这是最深的割裂和孤独。每个人都被突然抛掷在一个时空里,独自行走,用声音、视觉和触感进行着并不完美的交流。然而,由此产生的诸多误解和伤害并不能归咎于这交流媒介,根源是人的心思意念坏掉了。
我可能生活在任何时空,但我却唯独出现在了这个时空,这不会没有意义。
回首过往,上帝那只无形的、温暖的手一直抚在我身上,托住我,可我却总是盯着自己的伤口。我原本就是一株微不足道的苔藓,出于尘土,也将归于尘土,却被主抬举,不但被赋予高贵的意识与灵魂,还超越了父辈贫瘠的地步,得以与祂一同享受奇妙伟大的创造和恩典。
顶立山巅,俯瞰大地穹苍,观宇宙万象、山川溪流,闻万物气息,享珍馐美味,感喟人间温情。这出大戏何等波澜壮阔,每个人都参与其中,与天地共舞,在人潮中澎湃!
作者简介:
莫名
85后弟兄,信主多年,农学硕士,做行政管理工作,现居冰城。2018年接触创文,深受启发,立志为主书写。目前多关注社会普通(底层)青年的生存状态、所思所想,记录他们的软弱与挣扎、奋斗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