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马睿欣 | 遇见——直刺胸膛的利剑

这是一把利剑的故事。遇见这把利剑,她骄傲的心破碎,不再界定自己的人生身份是“导师”,而是“悔改者”。让我们一起来看多琳·维尔秋的故事。

检视个人生命,鸟瞰事工全景,走入文字侍奉。欢迎查看文末海报,了解GR01《文字人的基本功》。

生命中有许多遇见,是在不预期的状况之下突然发生的,无法安排,也不能操控如何进行。我们称之为意外、惊喜,或是晴天霹雳。

然而也有些遇见,其实,是长途跋涉寻找之后的到达。

遇见,可能也是终于寻见。

一瞬间,她,像个外人似的,伴随着台下千百双眼的注视,走进了那个温和平静的声调所描述的世界里。尽管那是自己的声音,却仿佛不属于自己,那么抽离。

爱、疗愈、正念、和平……是的,走吧!跟着这样的指引走,总会遇见。她边听,嘴角微微画出完美的弧形,边注意到台下许多人在擦拭眼泪,许多人闭眼享受,更多人发出微微惊叹。

这是她所恋慕的言语,尤其当它们一遍又一遍地从自己胸腔发出,好像一朵朵从自己口中绽放的花朵,台下的人着迷,她更着迷。

等等。

着迷?着迷的意思是什么?难道是先被紧紧抓住,然后迷失?!

多年来,她坚持努力地相信自己是天使的代言人,是光的传信者,要把爱和宁静的正念传递出去,要带人成长、觉醒,让大家知道神不在外面,而在里面——不是内住,是与自己合一,说穿了,自己就是神。

想到自己是神,拥有无限的能量和爱,她的内心会澎湃如高涨的潮水。可惜潮水会退去,除非聚焦于这样的信念,否则她内心抓不到边际。多年来一心宣扬和追求的自由,其实在内心是没有界限的威胁,会让她感到迷茫。

她是多琳·维尔秋(Doreen Virtue),出生在一个信奉基督教科学派(Christian Science)的家庭。这个异端否认罪与地狱的存在,强调疾病源于错误思想,而不是实际的罪或堕落。她从小就被教导:“你是完全的、完整的、无缺的。”这样的肯定听起来正面又激励人,后来混合在新纪元运动的观念里,让她相信透过注重正面思维与能量吸引力法则,可以真正地,如神般,掌控命运。

父亲是位工程师,性格严厉,专注于工作。童年的她渴望父亲的关注,却只能远观而无法靠近,内心常有一种强烈的自我证明的欲望。

爱是什么?满足是什么?谁能深情地一直注视自己,不离不弃到永远?

她不懂为什么越渴望被看见,就越显得微不足道,仿佛一阵微风都可以把自己从世界吹走?

缺乏,是人世间最让人不舒服的感受之一,但它有时会悄悄地唤醒埋伏在内心深处的渴望,让你我展开一场寻觅之旅。

多琳在大学主修心理学,研究饮食障碍、创伤恢复与女性心理成长,接触了许多关于自我实现、潜意识力量、积极肯定语和灵性自疗(spiritual self-healing)等的概念。这些在学术圈边缘流行的“替代疗法”,在多琳浓雾弥漫的寻觅路上摇摇晃晃,仿佛迎面走来的灵魂解答,她拼命靠近,伸手去抓,却抓不到什么。

直到1995年,她在银行遭遇一名持枪歹徒攻击,紧急中,她似乎听见一个“天使的声音”对她说:“趴下!”——结果她因此避开危险,保全性命。

那天,她深信自己遇见了“天使指引”。

这样的遇见使她自认拥有“与灵界沟通的天赋”。不久,她就正式走入新纪元灵性探索,开始研究“天使学”“通灵引导”“高我对话”“查克拉疗愈”等能量工作,之后开办课程、写书、做广播与牌卡指导,渐渐成为全球新纪元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导师之一。

几年间,那个神奇的遇见为多琳带来了成就感、金钱、人气、媒体曝光率。每次有学生站起来说参加了她的研讨会得到怎样的提升、改变、突破,或是在签名会中被某位读者流泪拥抱,说自己被她写的书“拯救”时,她都非常感动,那些片刻不单让她觉得被看见,而且相信自己的存在很有意义,很丰满。

只是如同注射在脸上的肉毒素——能维持短时间的青春,却无法让人年轻——一般,那些所谓的祥和与美好,回到现实,只要和先生起冲突,对孩子怒吼完,就会消失成为脸上被岁月砍过的刀疤。走下讲台,现实生活中的她经常吸不到正向宇宙讯息,陪伴自己的是稀薄的氧气,和急促上下的胸膛。

作为新纪元运动的代言人,她站在镁光灯下,穿着飘逸的长袍,举手投足间带着慈悲与智慧。她用柔和的声音谈爱与疗愈,用卡牌引导人探索命运,用正念与能量回应人对神秘的渴求。

你听,现在谁不把“正能量”挂在嘴边呢?有时候她身处一群不知道什么是新纪元运动的朋友当中,听着他们开口闭口正能量,会偷偷欢喜,因为自己正是把这个种子撒向生活语言土壤的其中一位耕耘者。

出版过五十多本书,创作过上百副“天使卡牌”,主持电视节目、接受媒体采访,帮助成千上万人“连接天使与宇宙能量”,使她的名字几乎等同于灵性指引;但在夜深人静时,她却时常像一个被关在迷宫里的小女孩,找不到出口。

她相信人有灵魂,自己一直在教导人怎样搭建起有次序的灵性剧场,去上演一场又一场精彩的剧目;可是自己里面的剧场,却找不到导演,经常只是一堆比手画脚的演员,在演出荒谬难懂的情景。

和平常人一样,她渴望爱情,渴望把自己躁动的心安置在婚姻里,不再漂泊。可是她已经有过几次婚姻,都从希望开始,以幻灭结束。在她追求的新纪元运动中,爱是一种宇宙能量,是和谐共处,是无条件接纳,是用正面态度与人互动。然而在婚姻的现实里,她发现太难了,头脑懂的,行不出来。靠静坐,观想爱和宇宙能量,想着自己可以和万物合一,给出无条件的爱……大师说爱才是人的本质,只不过被世俗蒙蔽,所以必须修炼,才能与爱的本质相遇。

然而在和丈夫不断争吵,各自索取却得不到的失望和怨恨中,她渐渐发现蒙蔽自己的不是世俗,而是恶的存在。那些狡猾的,在人心里的黑暗,并不是用水晶、塔罗、声音疗愈就可以去除的负面能量,而是更深、更无法自拔的罪恶。

和第一任丈夫在大学认识,婚后她热衷于心理治疗和灵性追求。当时的她没问过为何这些追求对自己的婚姻毫无造就,反而让她对婚姻现况越来越唾弃,越来越无法忍受。

她以为是因为信仰不同而无法交心,因为价值观不同而无法同行;于是第二段婚姻,在梦幻和共鸣中,她用新纪元的婚礼宣告找到了宇宙安排的灵魂伴侣。婚后两人一起对外合作无间,回到私人空间却经常彼此指责、争论,关系充满了不安。这令她开始怀疑自己的灵性追求并不能带来真正的医治。不到五年,这段婚姻也走向破灭,她内心对新纪元灵修产生了不敢对人倾诉的质问:不管怎么修炼,碰到真实人性里的罪,都徒劳无功。就算找到全世界最合适的配偶,在人罪性的挑战下,仍然会彼此伤害到体无完肤。

但她一边教人怎么找到爱的频率,一边饥渴着被爱。第三段婚姻发生在她新纪元事业的巅峰期,对象同样是一位新纪元作家和导师。他们联手巡回演讲,一起出书。在许多信徒眼中,他们就是灵性伴侣的典范。

罪继续如虫子,在他们外表光鲜的关系中探头钻动,直到里面到处是坑坑孔孔。事业上的合作最终变成灵性争竞,两人明明有相同“信仰”,内心却没有真实连结。人前讲得那么伟大激昂的爱,在婚姻里并没有落实成为饶恕、委身和忠诚,反而只有索取和操控。

“我们谈论那么多爱的频率,实际上却没有能力彼此相爱;看重直觉,却不愿意真实聆听;谈灵魂成长,却回避着罪和悔改。”多年后反思当年的景况,她如此感叹。

2017年,她已经进入第四段婚姻里,住在美国夏威夷,事业依旧蒸蒸日上,但内心却开始动摇。

她感到自己经常深陷于不安的情绪里,尤其每次进行“天使导引”或“通灵冥想”时,更隐约感觉到一些奇怪的东西在靠近自己。甚至有天,当她为一个人做“天使卡牌导引”时,突然间,心里冒起一个念头:

“这些真的来自神吗?我真的知道我在和谁对话吗?”

疑问像火星一样闪入她内心的枯木堆,立刻点燃,而且越烧越烈。接下来的几个星期,她睡不好、情绪低落,甚至出现恐慌症状。多年来熟知的进入宁静的技巧和方法都像突然失效的按钮,怎么拍打也起不了作用。

有一天,她在书房中不安地来回走,突然在架子上看到一本圣经。那是多年前一位基督徒朋友送她的,因新纪元运动不反对其他宗教,就一直被当作“灵性参考书”摆在一边。

她坐下来,开始随意翻阅。起初,只是想确认“圣经中也说天使很光明”,替自己过去的教导找到佐证。不料,一段话竟跳入眼帘:

“不可有行巫术的、观兆的、交鬼的……凡行这些事的,都为耶和华所憎恶。”(申18:10–12)

那一刻,就像有一把利剑突然在大雾弥漫的路上出现,直接刺穿她的胸膛,把心劈开。

她说:“我以前读这些经文时,总觉得是比喻、象征。但那天,那字句面对面向我走来。不是抽象的‘文字’,而是一个有位格的神在对我说:你误导了人。你在行我所憎恶的事。”

她遮住脸,忍不住哭泣,不是害怕惩罚,而是羞愧和震撼。

“我错了。我不认识祢,但我想认识祢。求祢赦免我,带我回家。”

第二天,她开始封存所有“天使卡牌”“能量指南”“通灵书籍”;写信给出版商,要求下架相关书籍(虽然有些仍被市场保留)。她上网发布悔改声明,向多年追随她的人公开道歉。许多人震惊、愤怒、取笑她。她失去了合约、影响力与收入。

但她说:“我失去了世界,却找到了我的灵魂。”

在夏威夷,她开始稳定参与当地一间教会。那是她第一次系统性地学习圣经,也是第一次读完整本新约。

她还加入小组,重新学习祷告、敬拜、读经、灵修,开始明白什么是救恩、恩典与十字架。

遇见那把直刺胸膛的利剑之后,多琳·维尔秋死了,也活了。

过去,在两个儿子的生活中,她母亲的身份常被“灵性导师”的角色取代。其中一个儿子曾对她说:“你知道吗,妈?我不想要一个讲座主持人,我只想要你抱我一下。”归信基督后,她亲口向两个儿子道歉,不再试图“传教”,而是先承认自己的错,并学习闭嘴、倾听、陪伴;不再用术语回应他们的焦虑,而是说“我在这里”“我在为你祷告”。

“我以前教别人‘如何成为光’,却忽略了如何真实地爱一个人。悔改让我第一次用眼泪、祷告和拥抱,走进孩子的世界。”

这是一把利剑的故事,但它不是为了伤人,而是为了拯救。

遇见那把利剑,让多琳骄傲的心破碎,并重新界定自己的人生身份——不再是“导师”,而是“悔改者”。

她说:“以前我常讲要‘成为光’,但现在我知道,我不过是一根被点燃的蜡烛。光不是我发出来的,是主发出来的。”

遇见那把利剑,瓦器破了,有光从里面透出,照亮黑暗的内在空间。

多琳后来选择搬离城市,住进乡村农场。每天养鸡、种菜、读经,并与一只狗作伴,以写作、代祷与门徒训练为生活核心。

她说:“我曾住在光鲜的别墅中,穿着设计师服装,但内心是干渴的。现在虽然每天清理鸡舍、种地,却觉得心是自由的。”

生活节奏放慢了,不再追逐舞台,不再开办课程,也不再出售“心灵产品”。她不需要到处追求光和爱,因为被利剑刺过的地方,被上帝的光和爱永远占据。

第四段婚姻,因为丈夫无法认同她离开原来的信仰和生活而结束。她表示自己决定选择单身,直到见主面的那天。

“神的道是活泼的,是有功效的,比一切两刃的剑更快。我,就是那被神的话语刺透的灵魂。我不再寻求婚姻关系来定义自己是谁。我已将我的生命全然交给主,祂就是我唯一的主宰与安慰。”

不是在梦中遇见异象,不是在危机中听见声音,而是在被神的锋利话语‘突袭’之后,多琳终于遇见自己大半生一直在找寻的,永远的温柔。

—THE END—

课程推荐

作者简介

马睿欣

电子工程学士,富乐神学院神学硕士。一生钟爱写作。曾任《宇宙光杂志》《真爱》杂志专栏作者,文章发表于两岸北美杂志报纸、公众号等。

过去几年主领“用心生活”微信群透过文字去影响近学员在不同人生阶段(单身到成人子女的父母)的现实生活中认识真理,活出真理,享受真理。

着有散文集《游子足音》《管教的智慧》《理家理心》《直面网络》《书虫落网有出路》(合著)《养育模式大逆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