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写不完的故事

作者:诺言

“我能写吗?”“写出来了有人看吗?”“怎么知道这是他的引导而不是我一时头脑发热?”这是作者投身文字侍奉时的疑问,后来的经历渐渐给出答案。

童年的时候,故事曾是我唯一的朋友。

当时居住的城市空气污染十分严重,导致我过敏性哮喘。从两三岁起,我就常常出入医院,值班护士们都认得我,两只小手上扎满了打点滴留下的针孔伤疤。后来因为打点滴次数过多,静脉都收缩了。除了有经验的护士,其他人根本找不到在我手背下针的地方。当时生活几乎是两点一线,去医院和在家休息的时间,远远大于上学的时间。作为独生女,我几乎没有朋友,只有父母同学的孩子偶尔来串门和我玩一会儿。

父母需要上班,不得不把我一人孤零零地锁在家里。印象中,为了克服独处的惧怕,我就一遍又一遍地听收音机磁带里播放的故事。现在都还清楚记得《虎姑婆》《隐身草》《嫦娥奔月》《三只小猪》等儿童故事被播音员讲得绘声绘色。那些童话故事中的场景在我幼小的脑子里放映,仿佛近在眼前,让我暂时看不到空空无人的家。因为听了太多遍,磁带都被我听坏了。有了这些故事的陪伴,年幼的我在漫长等待父母回家的过程中,暂时忘记了孤独。就这样,哮喘病把我捆绑在家里,直到后来我上小学搬到了新的城市,它才随着空气质量的提高,蓦然从我身上蒸发了。然而,故事却和我结下了不解之缘。

大概小学一年级时,有个卖破烂的到我们小区兜售旧书。母亲让我翻一翻书堆,看有没有想要的书,而她则和小贩讨价还价起来。当时,我翻到一本彩绘的小人书《岳飞传》,爱不释手。还有好几本黑白插画的《伊索寓言》系列,《一千零一夜》《九色鹿》等儿童插画故事书,除了故事情节设计精巧之外,那些插画的线条流畅细腻,布局构图极其优美,引人遐想联翩。

虽都是旧书,书页边角和书脊都磨圆了或破损了,但我好像发现了无价之宝。小插画书们被我藏在家里柜子最深的角落,将其他我认为次好的书堆积在它们前面作为“掩护”。这样,其他小朋友来家里玩的时候,就算他们打开我的柜子翻找玩具,也看不到这些宝贝了。而我却在无人时,把它们从书柜里掏出来,摸着旧书纸张特有的质地和纹理,闻着淡淡的书香,美滋滋地在角落里做着我的白日大梦。

也许是上中学后学业繁重而无暇读“无用书”之故,也许是多次搬家而有所遗失之故,这些“宝贝”如今只偶尔出现在我记忆的角落里。但每次忆起那些故事,我总能再次从黑暗世界找到一丝亮光和温暖。它们曾是我孤独灵魂的安息之处。

高中毕业后,我因求学而飞往太平洋彼岸。大学的升学压力并不小于高中,我学习的专业又是理科,再加上学习语言的压力,与故事的友谊完全被我抛诸脑后了。从高中毕业,到后来再次感受到故事对我的召唤,不下十年。

2021年初,忽然有感动用中文写作服事主,但头脑里全是问号:已经几乎十年没用中文写作了,我还能写吗?就算写出来,有人看吗?怎么知道这是主的引导而不是我一时头脑发热?心里正揣度着,不料一位姊妹邀请我参加创世纪文学奖比赛。当时抱着姑且一试的心态参加了,结果有一篇散文进入了复审。虽然没有获奖,但那篇文章后来在创文新媒体平台上发表了。这件事对我的鼓励很大,于是决定继续尝试用中文写作,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2022年在主内平台上仅发表两篇,到2023年就增长到十篇。截至2024年上半年,已刊出的文章加上已被收录等待发表的文章一共达到十篇。回首自己的文字之旅,惊讶之余又深刻觉察:若非有主的手与我同在,根本不可能在短期内有这样高的发表率;更何况自己的中文水平从高中毕业后就呈下滑趋势;而且我长期在外语环境生活,导致写文章时翻译腔特别浓厚。除了主的帮助,还能有其他的解释吗?

果然,若是神引导和开始的,祂必负责完成。

在我的写作道路上,目前遇到过两个惊喜。第一个是十多年前,主就感动他的仆人们创建了创世纪文字事工。任何工人去禾场之前,都需要合适的装备。创文的存在,感觉就是为我这样的工人预备的,因为市面上现存的创意写作课程之目标,与我个人写作服事之目标相差甚远。但创文网络书苑对我帮助很大,尤其是张鹤老师的小说课含金量颇高,以至于我上完一年后(一共三门课)又重修了春季的一门课。有同学知道后,戏称“小说课”是我的“真爱”,我则微笑着在心里点头。还有莫非老师的《图像智力课》与《持久有力的侍奉课》等网课也对我启发颇深。

第二个惊喜是在灵修记录中发现的。原来早在2015年,就有一个姊妹在预言性的祷告中说过,将来主会赐给我写作灵感,源源不断,仿佛从天上直接“下载”,甚至写出书籍放在图书馆里。当时只觉得不可思议,就记录了下来,并没有太在意。这事过去太久,我竟完全忘记了,主却没有忘记,祂是何等信实!

主虽与我们同在,并不代表我们就不会遇到艰难。比如我父母就对文字道路颇有微词,还给我讲过许多“恐怖故事”。比如某某作家自杀了,某某作家结局悲惨云云。父母恐惧的背后,除了对唯一女儿深深的爱,或许还有那恶者的谎言与攻击。前一阵,我家又遭到恶者攻击,无良亲戚的风言风语加上父母的彼此误解,差点导致家庭破裂。那时我感冒未愈,就不顾身体的难受和姊妹们一起禁食祷告,祈求主的怜悯。天父也从天上垂听,伸手拦阻了父母,没有铸成大错。但信心一度跌到冰点,软弱到几乎放弃写作。

感谢主,快要跌倒时,祂又扶住了我。

一次又一次,祂用圣书故事,安慰我、鼓励我、提醒我:“你的人生故事,我还没有写完。先不要着急下定论,要等候耶和华,祂必让你承受所应许的地土。”圣书故事与其他书籍中的故事大为不同:圣书以外的一切故事,仿佛画廊里悬挂的一幅幅精美油画,优雅而静默,除非我主动去看,否则它们不会来找我。但圣书故事都是活的——它们会在我最不经意的时刻来叩响我的心门,会在我想要玩火的时候突然打断我的思绪,会在我孤独忧郁的时候忽然跳出来,拉着我的手唱歌跳舞!

这也许就是我对圣书故事情有独钟的原因吧。

“人心多有谋算,脚步由耶和华立定。”这句话本以为只对人生道路适用,后来写作时发生了一些比较奇异的事,让我对这句话有了新的理解和领会。构思一个故事,尤其是圣书故事,需要大量的预备工作。其中一项就是设计情节线。从前,我都是先设计故事情节,把大纲写出来之后,再着手写故事。这类似于构建完人偶的骨骼支架后,再给他填上肉、皮和毛发,最后才穿衣服、画眼睛、描眉、涂指甲等。

然而有不止三次,我觉得主感动我写某一文章,查资料工作完成后不要先构思框架,而是凭着感动直接下笔。我最初还持怀疑态度,但那几篇小说的创作过程就好像电影《冰雪奇缘》里的艾莎,一边奔跑一边在空旷悬崖之间变出桥梁一般,脚步所到之处路径自己出现了;将要下笔时,突然故事自己决定走向了。写完之后再重读那些故事,也觉得不像是自己写的,那种感觉很奇特。

无论是人生的信心之旅,还是我的文字之旅,一切才刚刚开始。有时忍不住好奇:自己的人生故事后来会怎样呢?我与文字的故事,今天是无法写完了。但我特别感恩的是,天父在我们身上书写的恩典故事,也多得整个世界都装不下,永永远远也写不完!

Site Logo

莫非可以如此爱

诺言

80后的小尾巴。本科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经济系,硕士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公共健康专业。曾出版英文灵修书一册《Silent Voices》(亚马逊有售)。立志成为以文字和图画为材的时代文化建筑师。喜欢大自然,兴起时写诗写歌。最大的梦想是:只为一个拿撒勒的犹太人而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