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空谷回音

作者:晏梅

你认识自己吗?面对外部事件和压力时,仔细体会过自己的感受吗?这是一封关照自己的信,与灵魂愈加对焦,前面的方向也愈加清晰。

亲爱的晏梅:

很久没有跟你写信了。事实上,这是第二次写信给你,第一次还是在六年前,应心理师要求所写。这次呢,就想和你说说话,是回顾,是整理,也是想在灵魂深处,诚恳地与你交心。

童年时,你最常听到唤你的名字,应该是“阿晏”吧!作为家中幺女,这个名字的呼唤带着许多的温暖与安全感。上有爸爸妈妈姊姊罩着,这名的呼唤,就代表回到你的童蒙时光,也是你可以恣意地撒娇,和被保护被训斥的标记。随着他们先后的离开,这名早已消逝十多年了……

而来去如流水的同学朋友,自然是唤“晏梅”这名,也有亲昵的好友唤你“草莓”(大学室友)“小雁”(大学社团)。相信你听到这些名,都会涌现许多美好的回忆吧!进入婚姻的你,则延续丈夫婚前为追求你而取的名“小贵妃”。二十多年的呼唤,虽有专属的连结,但也随着出轨的婚姻裂痕而名亡人也亡了!如今,你最常听到的呼唤则是“晏梅老师”。

你喜欢别人唤你“晏梅老师”吗?我想你是喜欢的,这名意味着和你的亲近与尊重。你是多么热爱教学,也喜欢学生自然地靠近你。教书二十多年,你的热情未减;你教你喜欢的课目,总有无数双热切求知的眼睛在台下鼓励你,这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无论当天的情绪如何,只要一走进教室,我发现你总是充满欢喜的能量。这样真好,单纯地教书,单纯地师生互动,你安适在这相对单纯的职场,而你也没兴趣和同事们争夺其他资源,所以,自然也相安无事。至于研究升等,止步于“副教授”即可,其他便没什么企图心了。但在上帝的预备中,你也陆续发表了几篇论文,执行了不少教学计划,竟也获得不错的评价与肯定!

你生性淡泊,或者说,你并不喜欢和他人赤裸裸地抢夺。性格中慢半拍的步调,也让你自动地退出争夺。但你懂得像鸭子划水一般,自己默默精进,等待机会,或说等待他人发现的机会,再表现自己。当年“海峡两岸红学会议”“国际红学会议”的受邀发表都是如此。那段时间,大约是你在学界最活跃的阶段,也是你拿到博士学位后最蓄势待发的时刻!

同时担负母亲角色的你,在那段时间,于亲喂母乳、陪伴孩子、教学与写论文、参与研讨会之间,是在多么努力地寻找平衡。我要告诉你的是:“你真的很棒!”坚持的辛苦都没有白费,儿子至今与你这么亲近,而你所写的论文也被收录在红学的标志刊物中,学生也喜欢选修你的课……诸般种种,都说明你的努力与付出非常值得!

我真懂你——你是个希望自己生活丰富多样的人。典型学者的研究生涯并不是你的追求,因此,你总是在游历,在跨域中学习。单身时,会去赏鸟,和学生到山上探险,也会和好友们到欧洲自助旅行,中英夹杂地教华语。婚后,虽然在固定结构中,但你依然努力跨域……从中国文学跨到性别、女性主义与西方女性文本,甚至是有氧舞蹈皮拉提斯……这些都说明你的“不安于一”吧!有氧舞蹈甚至还曾经成为你的业余教学。我看你走过的轨迹,虽然没有像一般大学教授那样产出一本本的著作,但,你真的活得很丰富而精彩!

回顾来时路,我唯一想问的是,你后悔进入婚姻吗?我相信在伴侣走后,午夜梦回时,或许你脑海中也闪过,如果没有和这人步入婚姻呢?婚姻中的酸甜苦辣和伴侣的欺骗背叛……这些种种确实都叫你很难堪吧?!

伴侣已走了匆匆六年……如果没有癌末的警钟、上帝的催促,恐怕你永远不会从他口中,知道这么多让你觉得暗黑屈辱的事!你好像是被阴影遮挡的卷曲枯叶,阳光穿透,想舒展的同时,才霎时惊觉那遮蔽的阴影,早已让两人脆弱的关系变质。一直过着单纯日子的你,恐怕怎么都没想到,会在短短几年同时经受丈夫背叛离世、丈夫家人争夺财产的戏码……

我曾见过你彷徨无助、几近崩溃的窘境。渗血的内心伤口、碾压的人情压力……这般沉重地,似乎都在急切地、喘息着要寻找出口。而也确实“万事都互相效力”!上帝及时的各样巧安排,让文字逐渐成为你那段时间的救赎,让那些难以启齿、困在心中的忧闷烦扰,透过书写消解,不致让你积累成疾!而这一切都从一位心理咨商师开始。

他要你写一封信给自己,不带批判地让心中最真实的声音缓缓流出。那也是我第一次写信给你,还真有点不习惯。虽然曾写过日记,但不曾如此敏锐地直指你的处境和内心说话。而文字也真是个启动能量的小精灵,在书写的过程中,我看见平日未注意到的你,也触碰到了你内心经年累月紧缚的条框……我决定从此要认真地善待你,善待你所有的情绪与感受……

我看到你的内心仍像个单纯的小女孩,抱有对美好事物的所有想望。你安静交托在上帝面前,祂自然便会安排所有,来带领你开启新的生命乐章。当你决定要为祂而写时,仿佛也无需灵感,祂便牵着你的手,拿起笔重新回到现场。祂让你好好审视那已逐渐结痂的伤口,写出属于祂角度的,你的故事。

而北美“创文”也在上帝的巧安排中,适时出现,从文字营开始到书苑课程,再到第一届文学奖征文,你都没有缺席。也因为这平台,你有了一股书写的动力与使命。

《细雨微光》是你发表的第一篇散文。四千字的承载,让你澎湃的情感,一股脑儿地倾泻而出;果真是压抑许久的心中激愤,充斥在字里行间。第一次的袒露与刊出,你心中窃喜,幸好是在海峡对岸简字版,幸好可以用笔名,仍可犹抱琵琶半遮掩。虽然,你读的是中文系,但却从来没有写作的梦想,你只愿阅读与研究;而书写,无论是诗、散文或小说,一旦成文,在你看来,就是一种“曝光”,硬生生把自己裸露在世人面前。而你,对此并不习惯。

就像一条已迈开步伐启程的路途,终究舍不得后退。你一边和性格中的疏懒退却对抗,一边催促自己仍要写下去。于是,才有了第二篇参赛得奖的散文《凝眸》。我看到你在书写那文时,真是下了决心,准备好好审视这二十多年的婚姻,几次艰难执笔又颓然放下。我也为你心疼,你能怎么样呢?往事虽然如烟,但总要用文字来将它终结!从此,书写和思考的脚步再未停歇,生命中偶然遭逢的“苦难”意味着什么呢?上帝在吗?祂怎么看?人又如何自处?结合走过的生命痕迹与切身感受,便借由书写《大海的女儿》圣经故事(创文第三届文学奖)来揭露……

我看到你仿佛新生一般,逐渐不害怕更多的自我挖掘,就让它曝光吧!有何畏惧呢?在世人与阳光面前,你可以活得更加自在!

是的,“活得潇洒自在”是你对自己的期许。在上帝的引领下,你不再害怕书写,逐渐习惯向本心探问,也有足够的智慧,可以分辨虚华与真实。我真为你感到高兴!虽然有时也见你被忧郁的文学魂缠绕,但,你也学会不在那情绪中耽搁太久。了却了复杂人事的羁绊,懂得拒绝的艺术,大把时间握在手里的你,在做任何事前,都会辨明这是为何而做?为谁而做?

固然,我隐约知道在你生命深处,总存留一抹挥之不去暗黑的悲观与绝望,但是,我总想鼓励你:无论如何都要积极地过好每一天。虽然眼前的一切都会过去,但上帝珍视你在这世上的每一刻。尽情地往你所向往的地方去吧!去看山、去看海、去看上帝创造的美好的一切!去感受你还没来得及感受的!也勇敢地去尝试、去体会、去爱……

我在乎你所有的一切!但终究纸短情长,请你记得,我始终与你并肩,从未远离。

最后,让我衷心祝福你,在滚滚红尘的岁月尽头,能无忧无悔地笑看来时路,能依然持守对上帝的信心与爱。而我也深信——你,一定可以做到!

祝福你,以马内利!

你最亲爱的好友敬上

Site Logo

莫非可以如此爱

晏梅

台湾嘉义人,目前在大学任教,课余除了到高中职或嘉义监狱做生命教育演讲之外,也在教会担任敬拜、短讲与翻译等的服事。平日兴趣为有氧舞蹈与瑜伽,也喜爱到山中与海边避静亲近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