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苏文安 | 悲怜天父的小女儿

我们的生命光景有时干涸如破裂漏水的池子。如何才能补好生命的池子,连接活水的源泉,止漏盈福享安康?一起来看苏老师的分享。

日复一日扎稳基本功,内外兼修锻造好作品。欢迎查看文末海报,了解GR01《文字人的基本功》。

若用一个图像来比喻你的生命光景,你会想到什么?

在耶利米书2:13中,耶和华透过先知,用破裂漏水的池子,来形容当时的以色列百姓:“……我的百姓做了两件恶事,就是离弃我这活水的泉源,为自己凿出池子,是破裂不能存水的池子。”

我们不妨如此想象:一洼没有接通水源、只漏不进、干涸龟裂的池子,原有的一切已经漏光。这岂非像我们自己,或我们周遭许多人身、心、灵、群的光景?惟一的出路,岂非立即补好生命的池子,接通活水的泉源?那么,当如何“止漏”,如何“接通”,以至于能重新“盈福”呢?

医治的爱

家人们,在马太、马可、路加福音都有记载,我们都耳熟能详的“血漏妇人得医治”的故事中,主今天要给我们什么新鲜的亮光呢?我们一起来朗读马可福音5:25-34:

有一个女人,患了十二年的血漏,在好些医生手里受了许多的苦,又花尽了她所有的,一点也不见好,病势反倒更重了。她听见耶稣的事,就从后头来,杂在众人中间,摸耶稣的衣裳,意思说:“我只摸他的衣裳,就必痊愈。”于是她血漏的源头立刻干了,她便觉得身上的灾病好了。

耶稣顿时心里觉得有能力从自己身上出去,就在众人中间转过来,说:“谁摸我的衣裳?”门徒对他说:“你看众人拥挤你,还说‘谁摸我’吗?”耶稣周围观看,要见作这事的女人。那女人知道在自己身上所成的事,就恐惧战兢,来俯伏在耶稣跟前,将实情全告诉他。耶稣对她说:“女儿,你的信救了你,平平安安地回去吧!你的灾病痊愈了。”(可5:25-34)

哇,多么扣人心弦的故事!我们看见主的大能如何使寻求祂、依靠祂的人,止住“身”“心”“灵”“群”的“血漏”,生命充盈祂所赐的“平安”(shalom),得以止漏盈福享安康。

在这儿,建议大家先停下来,聆听泥土音乐盛晓玫女士创作、演唱的《医治的爱》。让我们想象,这首诗歌是这位血漏妇人,在经历过我们刚才所读的生命大转折之后,从心底发出的颂赞与感恩: 

在泥泞深谷中 祢领我走出来

我跌跌又撞撞 是祢扶我站起来

我满身是伤痕 祢将我抱起来

我在祢的怀中苏醒过来

耶稣的爱 医治了我的心

破碎的生命 完整起来

心中又燃起 光明的期待

再一次 勇敢将自己敞开

耶稣的爱 刚强了我的心

信心的翅膀 再飞起来

飞越每一个 高山和低谷

感谢耶稣 医治的爱

身心灵群,全人漏尽

这个女人患血漏足足12年之久。血漏,就是女人在经期之外出血不止。按照利未记15:25-30的律法,女人若患了多日(还不是“多年”喔!)的血漏,就要被视为不洁净,她所躺过、穿过、用过的一切都算为不洁,别人若碰触她,或碰触她所躺过、穿过、用过的一切,也必算为不洁。这就是为何当耶稣公开问“谁摸我的衣裳”时,她会恐惧战兢了。因为她严重违犯了律法,不但挤到、碰到许许多多人,还刻意触摸了耶稣!

路加记载说,她在医生手里花尽了一切养生的,并没有一人能医好她;马可也记载,她花尽一切所有,一点也不见好,病势反更沉重。

让我们从我全职事奉的真爱家庭协会谈全人康健时常常强调的“身”“心”“灵”“群”这四方面,来拼凑出这位妇人的生命光景。

身(生理上):她饱受病痛之苦,耗尽钱财求医,却被一个又一个医生宣判为患了不治之症,所以必定面容憔悴、瘦弱不堪,还可能身带异味,而一穷二白、衣衫褴褛,也是必然的了。

心(心理上):可以想见,她自卑、沮丧、忧郁、焦虑、绝望、退缩。所以她不敢直接面对耶稣,只敢从后头来,偷偷碰祂的衣裳,免得曝光。

灵(灵命上):很可能埋怨神、怀疑神,这也是许多顽疾缠身或长期被苦难所困者的自然反应。

群(人际上,社交、信仰生活上):从利未记15章的规定来推想,这个女人若已婚,很可能早已被休;若未婚,也不可能被娶;若已有儿女,因与儿女不能有亲密接触,亲情当然非常淡薄或荡然无存;若尚无儿女,因血漏可能难以受孕,在当时的社会中被视为毫无价值。而且,她根本不被允许出现在公众场合,包括会堂或圣殿,因此可说完全没有参与群体信仰生活的机会。在社会上,她可以说是弱势中的弱势、边缘人中的边缘人!

从这样一位在身、心、灵、群各方面皆已“漏尽”的女人,如何得到主耶稣为她的生命沛然注入活水泉源,给了她全人医治的经历,你我可以学习到三个重要的生命功课:首先,要跨出同温层,关怀牧养所有寻求者;其次,要与主建立个别而亲密的连结;第三,要渴望得着“身、心、灵、群”全人的医治。

跨出同温层的事奉

在我们周遭必定有各种各类不同背景、不同需要的人,作为教会、作为有怜悯心肠的主的门徒,我们要跨出同温层(就是与我们有相同背景、相同社会阶层或经济情况的圈子,也有人叫作“舒适圈”),关怀牧养所有寻求主、需要主的人。

对照路加福音第8章和马可福音第5章,就知道耶稣很有可能在同一天,甚至是几个小时之内,先后服事了三类不同的人。祂先在加利利海东岸的格拉森赶鬼;在这惊天动地的事件之后,再到加利利海北岸迦百农这个城市,城里管会堂的睚鲁来为病危的女儿求医治;在去睚鲁家的路上,血漏妇人摸了耶稣的衣裳;最后才是让睚鲁女儿复活。有学者说,耶稣并没有走最近、最直接的路,而是刻意绕道,因为祂知道在茫茫人海中,有一位悲怜天父的小女儿,正极其迫切地寻求祂。

“格拉森人”,代表身心灵完全崩溃失控的人,除了被邪灵附身辖制,也可引申到被毒瘾、赌瘾、色瘾、酒瘾、网瘾严重辖制的人;“血漏妇人”,则代表那些因失丧亲人,或残障、久病,或有着不堪的过去、不良的出身,或困在长年的贫困、心理的创伤之中,又或者官司缠身……等等,而自卑、退缩、自我隔绝或遭人厌弃者;“睚鲁”则指有名声地位、受人敬重的专业人士、社会菁英。

在教会中,在主差遣我们去收割的福音及文化禾场中,其实这三种人都存在,都需要主的接纳、拯救、医治。可惜我们往往很难突破世俗价值观的窠臼,仍然很容易倾向于将大多数资源投注在“睚鲁”们身上,而对相对棘手的“格拉森人”或“血漏妇人”群体自觉或不自觉地逃避或忽视。

教会究竟像什么?创文呢?

教会究竟像什么?有人说是“家庭”,没错,因为我们讲爱、讲关怀;有人说像学校,没错,因为我们要学真道、要教真道;有人说像军队,也正确,因为我们要操练事奉、培养信心与勇气、学习顺服,照主的吩咐去争战。然而,教会也像医院!

主耶稣不是如此宣告吗?——“康健的人用不着医生,有病的人才用得着。我来,本不是召义人,乃是召罪人。”(可2:17)

Jesus with the Sick Woman,Juan Rodriguez Juarez

正因为是医院,所以才会有“格拉森人”、有“血漏妇人”、有各式各样身心灵群皆需医治的病人。若能明白“教会像医院”,就不会对“教会中奇奇怪怪的人好像比外面还多”太过惊讶或失望了。况且,“病人”越多,表示这医院医德医术越好。如果你进了一家医院,只见空空荡荡、门可罗雀,你会放心就医吗?

所以,我们可以如此看“教会像医院”——因那儿的“大医生”耶稣基督将每一位求助者看作悲怜天父的女儿或儿子,祂能医治他们身心灵群的一切疑难杂症。很特别的是,医院中的其他医护人员,本身都曾是病人,被医好之后因感恩而留下来与耶稣基督同工。

创文呢?创文当然也能发挥“家庭”“学校”“军队”“医院”的功能!

有一次我听见一位非裔美国牧师做见证。时隔多年,我已经想不起他的名字,但对他所说的故事却印象非常深刻。我们姑且称他为William。他出生、成长在大城中的黑人贫民区,父不详,母亲游荡吸毒,领救济度日,所以他基本上是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他长得又矮又胖,从小就经年累月,不断被严重霸凌。

学校餐厅、储物间(locker room)、校车、厕所,都是他每天都不得不去,却又最怕去的地方。因为每天都会有人肆无忌惮地欺负他。

小学一到九年级,他每天就活在这样的光景中,永远不知道下一刻有什么坏事发生在他身上。他一天到晚担惊受怕,却完全无力自救。他脑海中不知上演过多少次自己拿自动步枪到学校扫射的场景……

他拼命打工,但赚的钱是为了应付那些恶霸的勒索,他等于是他们共享的奴隶。他一面打工,一面偷雇主的东西,因他从来不知道什么叫正直、诚实、自尊。

终于,要升上十年级的那年暑假,他家隔壁搬来一家基督徒。这家人一见到常在街区晃荡的他,就关心他、爱护他;才一两个礼拜,就让他明白原来世界上还有高尚、善意和温暖;也头一次让他见识到,什么是合神心意的家庭。

最重要的是,这家人有两个男孩,是打美式足球的,又高又壮。暑假结束,既然是邻居,当然上同一所学校。开学第一天,他们就发现William悲惨的光景。于是第二天他们就公开放话:“William是我们的死党,任何人想欺负他,得先问问我们!”

从此William的人生完全改观。从此他对天父有了正确的看法。从此他觉得生命池底的破洞已经被修补,而且接通了活水的泉源,开始积盈他从未想象过、从未享受过的福分。因着一个基督徒家庭将主的慈悲怜悯传达、分享给他,他从整个校园中最底层的nobody成了神家中的somebody。后来还半工半读念完大学,又念了神学院,成为牧师,而且一直不遗余力地推动美国中小学校园中的反霸凌运动,不知道改变了多少孩子的一生。William不就是“病人成为医护人员”很典型的例子吗?

与主建立个别而亲密的连结

血漏妇人得主全人医治的神迹,让我们学到的另一个生命功课是:救恩普及万民,但得救却必须与主建立个别而亲密的关系。当主耶稣问:“谁摸我的衣裳?”祂既是针对血漏妇人,同时也在提醒门徒。

血漏妇人在人群中伸手摸主的衣裳而得医治,告诉了我们:主动积极的信心行动是蒙恩的关键。而主耶稣定意在成千上万群众中“揪出”这位躲躲闪闪惯了的妇人,正是要与她建立个别而亲密的关系,使救恩成为她个人生命中真实的经历,而非仅是风闻、旁观的事件或教导。

门徒呢?彼得代表门徒回应耶稣的问题,说他们和众人都“拥拥挤挤紧靠”着主。然而,他们与主接触,物理上的距离看似紧密,心灵却离祂很远。

我们是否在教会、在创文或宣教工场事奉,也自觉天天紧靠着耶稣,但却无法体会祂像慈父倚门等待浪子、像牧人定意寻回迷羊的心肠呢?

The Return of the Prodigal Son,Bartolomé Esteban Murillo

在大群体中,个体似乎被淹没了。但当我们一直被会众、读者、粉丝吸引了注意力,岂非很容易就错过了那位正渴望要做出信心的触碰,好得到全人医治、使生命止漏盈福的女人或男人?

在《在永恒中读你》一书中,莫非老师在《信心的一摸》篇章中指出,主耶稣定意要血漏妇人勇敢面对隐藏的问题、公开她隐藏的信心,同时让她有机会在做见证时既坚固自己,又荣耀天父。

公开为主做见证,原本就是医治的一部分。这就是为何耶稣一定要马上问“摸我的是谁?”祂真的不知道摸祂衣裳的是谁吗?当然知道!但是祂不能放这个因为生命中隐藏的问题,已习惯长年躲闪畏缩的妇人一马,让她偷偷溜掉。

主耶稣回应祷告时,绝不会仅仅满足我们当下的需要,祂必定要借着这件事,重建我们的生命。在睚鲁女儿病危、分秒必争的时刻,祂却刻意停下来,与这位妇人建立个别而密切的关系。因为这是她生命中的关键时刻,主耶稣要她勇敢地、正确地面对。

渴求全人的医治

救恩是“个人的”(personal),却不是“私人的”(private)。我们当然必须与主建立个别而亲密的关系,但却不能只停留在这里。主除了医治我们的身、心、灵,同时也要在“群”的层面医治我们,而惟有身心灵群都蒙医治,才是全人的“安康”(shalom)。

有一则格言这么说:“歌若不被唱出,就不是歌;钟若不被敲响,就不是钟;爱若不被表达,就不是爱;福若不被分享,就不是福。”

除了坚固这妇人信心的目的外,耶稣要求她公开做见证,也是要让社区民众知道她已经痊愈,重新接纳她,好让她能恢复家庭生活、社交生活和公开敬拜的生活。是的,我们都有“歌”(生命故事)要“唱出”(以口以手传讲——用口语,或用手指头在手机上写字),我们都有“钟”(重要信息)要“敲响”(宣扬提醒),我们有“永恒生命、今世福分”之“福”要分享,更有“荣神益人”之“爱”要表达。

在马可福音5:29,妇人觉得身上的灾病“好了”,在原文中指的是身体的医治;在5:34,当耶稣对她说,你的信“救了”你,指的是身心灵的医治;而最后主说“平平安安地回去吧”,指的是与神、与人、与己、与社群都重新建立起和谐的关系。这就是身、心、灵、群全人的shalom(安康)!

无名无脸→天父女儿

在这儿,让我们再一次聚焦于“血漏妇人伸手摸耶稣的衣裳”这个非常关键的动作。当这位患血漏12年的女人拼命从人群中挤过去,终于摸到耶稣的衣裳,耶稣立刻问:“谁摸我?”众人都不承认,彼得说:“这么多人拥挤祢,祢怎么还问谁摸祢?”

但耶稣说:“有人真的摸了我,我觉得能力从我身上出去。”这和人群的推挤不同,那是一种带着信心的触碰。

耶稣对她说:“女儿,你的信救了你。”这是整本圣经惟一一次,耶稣称某位女人为“女儿”。

她原本是没有名字、没有脸孔、没有身份的人,但一个信心的触碰,让她瞬间成为“悲怜天父的小女儿”。

请留意,耶稣对这一位被祂称为“女儿”的血漏妇人宣告:“你的信救了你。”这样的语气,仿佛是在说:“你得救,是因为你主动积极采取信心的行动才成的!”

成为神家的一份子,是一个瞬间的决定,是出于信心的触碰。医治发生的那一刻,这位无名无脸啥也不是的女人,立时成了悲怜天父的小女儿。而这一切的关键,是她伸手触摸了主耶稣的衣裳。

作主衣裳上的䍁子

马太福音9:20-21特别指出,这个女人,来到耶稣背后,摸祂衣裳的䍁子。我们可以想象:在一片兵荒马乱中,她也许已经被挤得歪歪倒倒,再加上身体孱弱,气都快喘不过来……她只能拼命迎难而上、拼命伸长了手臂,却连耶稣的衣角都碰不到,最后只能勉强碰到祂的衣裳䍁子!

家人们,我们当然不是被呼召成为耶稣,但我们可以成为祂衣裳上的䍁子,让祂的能力借着我们流动出去。

人群中有太多失丧的女儿或儿子——当他们伸出手时,我们能否感受到基督的大能流过我们?不是我们自己有什么,而是主的能力经由我们Passing through us,在他们的生命中发挥更新变化的果效。

愿你我常常提醒自己:我不是那位医治者,我不是那位解答者;我只是一条䍁子,一条小小的䍁子,但只要一直紧紧连结于祂的衣裳,那股能力就会不断流动。让我们向主祈求:“主啊,让祢的能力经过我。让我成为祢能力的导体。是祢无尽能力的导体,不是我自己的。”

同工们,我们不能只顾着举办营会、规划课程、带领事工……而忘了那些悲怜天父的小女儿、小儿子——他们正颤颤巍巍地伸长了手,渴望身、心、灵、群得医治。

家人们,愿你在教会、在创文,不只是旁观者——而是神彰显能力的管道!

主前求恩

我们一起把手放在心上,来到主面前祷告:

主啊,是的,无论我们现在正处在什么样的生命光景,我们都渴望像今天所看见的血漏妇人一样,成为生命更新的人!

慈悲的天父,我们也渴望参与在祢寻回女儿或儿子的行动中。但我们知道,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成为祢的衣裳䍁子,让人紧紧抓住。愿祢的能力经过我们流露、彰显出来,使我们在教会、家庭、职场、社区中所遇见的人,都能得着身、心、灵、群全人的医治,止漏盈福享安康。

愿祢赐我们一颗为父为母的心,好让我们能在人群中看见那些正在寻求祢、渴慕祢的儿女,照着祢的心意服事他们,成就祢所托付给我们的大使命。

奉耶稣的名祷告,阿们。

课程推荐

Site Logo

創世紀文字培訓學苑文字牧者

苏文安

现任“真爱家庭协会”副会长和《真爱家庭杂志》总编辑,并义务担任“创世纪文字培训书苑”文字牧者和《神国杂志》总编辑等,长期培育、带领家庭及文字传媒事奉者,协助教会发展相关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