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的美丽和力量,在于不只可以反映我们是谁,也可以改变我们是谁。 书写你的故事,可以更了解神的故事;书写神的故事,会让你的故事更有意义! 征召千万好笔,书写神的故事!
创作是个人情绪的抒发,还是服侍他人的管道?文字侍奉如何以个人生命为起点,向远方拓展?一起来看作者的经历分享。
我们的生命光景有时干涸如破裂漏水的池子。如何才能补好生命的池子,连接活水的源泉,止漏盈福享安康?一起来看苏老师的分享。
一支原子笔平均可以写下约45,000到60,000个字,保证书写流利的关键就在于笔尖的钢珠。这对我们的生命有何启发?
文字工作者是“画彩虹的人”——用文字来绘画,让大家通过心灵图像体会笔下的那份美好。那么,如何才能如何运用图像,提升语言的感染...
想写却无字可写的困境,该如何突破?作者在困惑中认识到,无话可写虽是常态,但有话可说亦有法可循。这“法”是什么呢?
没有牧人的羊群,和即将丰收的禾田,这两者可能是指的同一事物吗?夫子用它们做比喻,背后有怎样的眼光和心态?一起来看杜老师的文章...
一场服事,也许始于一个感动、一次呼召、一次热切的回应,但要稳行高山低谷却非易事。服事之旅,如何才能“善始、善工、善终”?
灵感从何而来?欧阳修有“三上”论:马上、枕上、厕上,其实,灵感就来源于生活点滴,关键是,当灵感造访时,你会打开心门吗?